第232章 清(8 / 27)

熙帝玄烨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帝命都统彭春赴爱珲,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清军击败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清朝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 [47]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均为中国的领土。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兴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康熙帝为确保边疆安定,三次亲征漠北。 [148]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破噶尔丹,噶尔丹败归科布多,伺机而动。 [149]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康熙同喀尔喀与内蒙古的王公们会聚于多伦诺尔,史称“多伦会盟”。此次会盟标志着喀尔喀三部归顺清朝。 [152]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再次亲征, [150]昭莫多之战,清军击溃噶尔丹主力军队,噶尔丹兵败流窜。 [151]康熙时期,清朝将喀尔喀蒙古并入版图,为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奠定基础。

康熙帝亲政后,着手强化皇权。他一方面勤于政务,举行御门听政; [144]另一方面,他在康熙十六年(1679年)设立南书房,“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145]削弱了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外朝内阁的权力,强化了皇权。而且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 [147]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46]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廷决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额数作为定额,以后新增人丁,不收丁税, [146]即所谓“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样丁税额数便固定下来了,实现了地丁合一。

继续阅读

康熙南巡归朝图(局部)

康熙时期,康熙帝重视笼络汉人。康熙帝明确宣布他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本。康熙帝曾举办博学鸿儒科,并去江宁祭拜明太祖孝陵,亲临曲阜拜谒孔庙。 [153]康熙帝还大兴文治,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数理精蕴》《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间,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至18世纪中叶,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承前启后

主词条:清世宗改革

1722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登基。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 [48]为此雍正帝训谕各级文武官员,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严惩。 [172]雍正朝进行一系列政策,继续强化专制主义君主权力。完善密折制度,皇帝特许的官员才有资格上密折。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雍正帝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奏笔录。 [179]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