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清(7 / 27)

临迁都京师。 [221]十月初一,在多尔衮率领的诸王以及满、汉大臣的劝进下,顺治帝福临在南郊天坛祭天,然后再次即皇帝位于皇极门(今太和门),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222]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40] [223]此举标志着清王朝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清朝定都北京后,南下剿灭农民军。与此同时,南方的明朝遗臣相继拥立朱氏皇族建立政权,史称南明 [42]。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43]削平群雄、统一中国成为清朝统治者的新任务。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山海关关城

顺治二年(1645年)初,清廷集中军力分两路攻入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为前锋;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为前锋。李自成迎击清军于潼关,经过激烈的战斗,农民军放弃西安,东下湖广。 [214]李自成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死在通山九宫山。接着清军立刻南下江南,攻灭南明弘光政权。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 [215]五月十六日进入南京, [224]于芜湖擒获弘光帝朱由崧,弘光政权灭亡。 [216]弘光政权被消灭后,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命博洛为征南大将军,率部进攻浙、闽。 [226]朱以海逃亡海上,鲁王政权亡。操纵隆武政权的郑芝龙秘密降清。隆武帝朱聿键逃往江西汀州,清军俘杀朱聿键,隆武政权亡,福建平定。 [227]

当清军占领北京,开始向大顺军进攻时,张献忠于当年十一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控制四川。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击败汉中农民军, [225]于十一月入川。后张献忠被杀。接着,清军分兵出击,连破大西军营130余处,杀伤数万人,占领四川,大西政权亡。 [228]余部由孙可望、李定国等率领,转入云、贵地区继续抗清。同时,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 [44]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1659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昆明, [217]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彻底灭亡。 [43]

清廷稳定之后,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 [230]顺治帝提前亲政。 [231]为加强皇权,顺治帝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 [229]

多尔衮

步入盛世

1661年,康熙帝玄烨即位。康熙初年,由满族的四位大臣辅政。 [154]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擒拿擅权的大臣鳌拜,亲理朝政。 [155]因为三藩割据严重影响国家统一,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撤藩,吴三桂起兵反清,其他二藩相继响应, [45] [141-142]最终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 [143]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台湾纳入版图又被提上日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 [140]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与大陆归为一统。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