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清(13 / 27)

采取“官督商办”形式,即招商投资入股,官方派人经营管理。此外还有“官办”和“官商合办”的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李鸿章筹办的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以及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80年代开平矿务局还修建铁路运煤,开创了中国铁路运输事业。民用工业资金主要来自社会的投入,工厂采用雇佣劳动制,生产目的是追求利润,所以其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由于封建官僚管理企业,他们把官场腐败的作风也带到企业中来,因此企业又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

当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随后的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对外关系与自强运动的策划与推行,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着手建立海军。到1885年,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初具规模。以后洋务派把建设海军的重点放在北洋海军上。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编成北洋舰队,共有军舰20多艘,其中大部分是购买外国的。洋务派还建设旅顺、威海卫军港,作为北洋舰队的基地。因为办洋务事业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一些新式学校,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从中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技术人才。同时,分批派遣了近200名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国家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联合执政的同治年间,清朝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 [64]。其间清朝在西方人的帮助下成功消灭内地的民变并收复新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有相当大的改善。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帝国飘摇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死于养心殿东暖阁,年仅19岁。 [251]醇亲王之子年仅四岁的载湉被慈禧太后选定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252]两宫皇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暴死。慈禧独揽大权。中法战争爆发后,慈禧以越事失机之由开去恭亲王奕欣一切差使,同时罢黜五军机大臣,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入军机处及内阁。从此,清朝廷成了慈禧太后的独家天下。 [253]

同治以后,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都把侵略的黑手伸进中国广大边疆地区,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美国早有侵占中国台湾的野心。咸丰三年(1853),美国海军舰队窜到台湾,高山族人民给予迎头痛击,打走了美国侵略军。日本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略台湾。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部署防务。与日本订立《台事专条》,以赔偿白银50万两作为日本撤兵的条件。英国在同治年间不断派人进入中国云南、西藏侦察。光绪二年(1876年),清廷在英国的胁迫下,派李鸿章与英国代表威妥玛在山东烟台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与英国谈判,划定中国和哲孟雄(锡金)的边界。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廷与英国又订立《藏印续约》,从此,英国势力侵入了西藏。西北方面,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乘中国新疆地区纷乱之机,率军侵入喀什噶尔。面对同时发生在西北和东南的两个危机,清廷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认为应大力加强海防,但他却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主张放弃新疆。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清廷接受了收复新疆的主张,于光绪元年(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进入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