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果断处理“戊午科场案”,使得清王朝此后几十年间官场风气,特别是自乾隆后期越演越烈的贪腐风气有了很大改观。 [245]建议铸大钱以解决财政困难,削减八旗俸饷,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47]同时,咸丰帝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着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244]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244]
圆明园遗址
俄国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主权和财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62]
改良中兴
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六岁的幼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咸丰帝本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慈禧太后获得实权。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出现较安定的局面。1864年正月,曾国藩率领的清军攻克钟山,合围天京。7月,湘军攻破天京。 [279]东捻军于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西捻军于同年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淮军消灭。最后一支留下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1869年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1862年到1878年间,左宗棠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平定新疆回乱,并收回伊犁。被称为洋务派的奕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63]。
恭亲王奕欣
19世纪6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通过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开始创办军事工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生产枪炮炸药和轮船。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生产轮船,分拨海军和各省巡防缉私之用。洋务派先后共办了二十几个军事工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的湖北枪炮厂。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所有权和生产管理权完全从属于封建政府,因此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军事工业普遍采用雇佣劳动制度,因此也具有资本主义性。70年代以后,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些和民用有关的工业。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