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出师御敌,但大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时,军士拥护郭威称帝,大军返回开封。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国后周,即周太祖。后汉开国仅四年而亡,系五代时期最短命的王朝。 [54] [61]
乱世尾声
后汉、后周兴替
郭威出身贫穷,颇知民间疾苦。他执政以后,虚心纳谏,任用贤能;停止各地贡献珍贵食物和土特产;免除正税之外的一些苛敛;废免后梁以来长期存在的“牛租”,并将民间牛皮一律官收的办法改变为按田亩多少分摊;停废营田,将田地、耕牛、农具、庐舍等分还给佃户为其永业,鼓励农民耕垦荒地,留心农田水利。民众的负担有所减轻,因而比较乐于附籍。至广顺三年(953年),后周直接控制的人口增加了3万多户。 [70]
然而因后汉宗室刘赟在此前被郭威诓骗杀害,使后汉旧将不服周廷。刘知远之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得知郭威称帝后,便自立为帝,建国北汉。他依辽人为援,自称侄皇帝,并且伺机伐周 [77]。后汉旧将慕容彦超等在地方发起叛乱,被郭威陆续平定 [78]。
周世宗统治时期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由柴荣继位,即周世宗。柴荣于继位之初,北汉刘崇趁后周国丧,邀请辽军联合南下,进攻潞州、泽州(今山西晋城)。当时周廷惊恐,大多主张稳重行事,然而柴荣决意亲征上党,并在泽州高平县南(今山西晋城高平南)击溃汉辽联军,并斩临阵后退的无能将领,史称高平之战。刘崇从此一蹶不振。 [61]
柴荣雕像
高平之战后,柴荣开始改革军事制度,整顿侍卫司,补充强健之士,扩建“殿前诸班”。柴荣在位期间,还广泛收罗人才,继续推进改革。政治上,他澄清吏治,赏罚严明,大臣犯罪,同样法办。又提倡节俭,力戒奢华。经济上,他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对来自西川、淮西和河东等处的流民,一律分给荒闲田地作为永业。颁布逃户田地处理办法,鼓励农民垦殖逃户田,规定田主在3年内回乡的,归还其一半耕地;5年内回归的,给还三分之一。均不包括佃户所盖的屋舍和种植的树木、园圃;5年以外回归的,除坟茔地外,一律不归还。至于从契丹统治下回归的人,对他们在外的年限和获得土地的数量等的限定,都相对放宽。柴荣受唐元稹《均田表》的启发,编制《均田图》颁发州镇长官,还派遣使臣34人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出不少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当时征收正税多不在农作毕功之后,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下令三司:夏税于六月一日、秋税于十月一日开始征收,以便人户交纳。官府一再动员民众修理黄河中下游的堤岸,堵塞黄河决口;疏浚汴水,北入五丈河,以通齐、济运路;又浚汴口,引河水抵淮河,使漕运畅通。其时,各地寺院林立,隐匿编户甚多。显德二年(955年),诏废闭寺院3万余所,除了朝廷批准的僧尼数额以外,其余一律括还为编户,销毁铜佛像和民间铜器铸钱 [17](史称周世宗灭佛),使唐末以来长期缺钱的局面有所改变,有利于商贸流通的发展。 [70]
继续阅读
柴荣在稳定国内后即意图统一天下,他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目标。这时后蜀的孟昶用人失当,亲信佞臣,朝政日益败坏。因长期偏安一方,后蜀上上下下,奢侈之风盛行。显德二年(955年),柴荣趁机派向拱、王景率军击溃后蜀军,收取后晋灭亡时被后蜀占领的秦、凤、成、阶四州,使后蜀北部防线崩溃。 [18] [61]
五代十国后期局势
此时,南唐连年用兵使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丧失。再加上南唐元宗李璟为人柔和、好谀恶直,以是群小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