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东汉(17 / 27)

帝,史称“汉顺帝”,阎氏外戚皆伏诛。 [57]

汉顺帝画像

汉顺帝即位后纲纪四方,严惩宦官及其党羽,孙程等宦官十九侯以及多个中常侍均遭贬黜或处死,于是天下欣然,获得大治。

阳嘉元年(132年),汉顺帝采纳左雄的建议,推行“阳嘉新制”,对察举制进行改革,限制察举年龄、引入考试机制、进一步明确人才标准,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预示了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阳嘉新制已接近科举制的门槛,虽在察举制的庭园之内,但也走到了察举制的尽头,标志着察举制达到顶点,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而积累到了隋唐就演变成了科举制度。 [214]

汉顺帝虽由宦官迎立,但其限制宦官,打击外戚,其世被称为“东汉中兴之时”。 [261]

汉顺帝时期疆域图1张

顺帝朝几有中兴气象,彼时士人踊跃,欲救国难,纷纷上疏言政,士人关于再造地方吏治的建议多被采纳。如彼时地方长吏、二千石官员收取百姓谪罚者赎罪金,号为“义钱”,托名赈济穷人,实则沦为守令敛财的工具。虞诩上书顺帝,议复永平、章和之政,其疏云:“寻永平、章和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遵前典,蠲除权制。”顺帝采纳其议,切责州郡,直接废除了谪罚输赎之制。故将顺帝推行的改革视作这一时段士人重建吏治的典型,可谓得宜。 [261]

梁氏专权

梁妠画像

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驾崩,其皇后梁妠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先后拥立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三度临朝听政。梁太后夙夜勤劳,仰仗贤能,委任太尉李固,将宦官一律驱逐,于是“天下咸望遂平”。 [215]同时提拔忠良,崇尚节俭,诛杀贪官污吏,调兵遣将,将内外盗寇统统消灭,于是“海内肃然,宗庙安宁”。 [216]

跋扈将军梁冀

然而梁妠不能约束外戚,其兄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汉质帝因童言无忌而被毒杀,之后汉桓帝即位。 [58]

桓灵党锢

汉桓帝画像

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灭了以梁冀为首的外戚集团。 [59]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五个宦官封侯,史称“五侯”,自是宦党干政。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甚,导致士大夫不满,士大夫与外戚联合一同反对宦官。 [60]汉桓帝采纳韩演建议,将专权的宦官五侯全部贬黜。 [234]但宦官与士大夫的斗争仍很激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汉桓帝驾崩后,窦妙成为太后,迎立汉灵帝刘宏,从而临朝听政, [218]委任贤臣陈蕃与窦武,勠力同心,辅佐王室,广征天下名贤列于朝廷,共参政事,于是“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同时任用大量女尚书参与政事,出宣诏命; [219]又诛杀专权的宦官苏康、管霸,于是“天地清明,人鬼欢喜”。然而窦妙后又放纵宦官,出现了诸女尚书与宦官“并乱天下”的局面。陈蕃便与窦武密谋杀尽宦官,然而事泄被诛,窦太后也被迁往南宫。 [220-221]

汉灵帝亲政后,诛杀了专权的宦官侯览、王甫, [235]刻印“熹平石经”,为儒经提供定型文本,推动印刷术的雏形“拓印”问世; [231]又创办世界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推动文学艺术发展,开辟了世界教育史的新纪元。 [232]科技上,引进“胡床”(凳子),改变了汉人跪坐习惯;又任用毕岚发明引水洒路装置“渴乌”,降低了道路扬尘率。 [233]

但汉灵帝听信宦官谗言, [61]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黄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