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平:转基因会不会产生新物种?(1 / 3)

有问必答

谢谢大家递上来这么多纸条,我念一个回答一个。

01有人说转基因并不能直接提高产量,那么转基因意义何在?

转基因是不能直接提高产量,但是转基因可以间接提高产量。转基因抗虫,不因虫害而减产,就间接提高了产量。如果不发生虫害,抗虫的转基因作物确实不能提高产量,可是虫害每年总是点片甚至连片发生的。就一块地而言,也许某一年没发生虫害,但是不可能连年不发生虫害。虫害也可以用农药防治,但是农药防治效果没有转基因效果好,而且农药防治成本高,也污染环境。与虫害相比,杂草每年都会发生的。非转基因作物不抗除草剂,就得宽行种植,小心翼翼打药。转基因作物抗除草剂,就可以窄行种植,无所顾忌打药。窄行比宽行增加了密度也就增加了产量。无所顾忌打药比小心翼翼打药节省了人工。美国推广转基因20年,大豆单产增加100%,玉米单产增加50%。我国非转基因玉米20年间仅增产10%。抗虫、抗除草剂,是“质量性状”,由单基因决定的,这就容易转基因。“产量”这个性状是“数量性状”,是由多基因决定的,转多个基因不容易成功。

02转基因食品现在无害,但是以后会不会有害?为什么不让时间来检验呢?

转基因食品转了一个基因,产生了一个蛋白质,这个基因、这个蛋白质现在无害,将来也是无害的,没必要让时间来检验。其实已经检验20年了,20年无害还不够吗?

03转基因会造成害虫的进化吗?

会的。但是一般不用“进化”这个词,因为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是用“抗性”这个词,害虫对转基因会产生抗性。为了延缓害虫产生抗性,要建立害虫庇护所。棉铃虫也为害玉米,在我国,转基因棉田周围的非转基因玉米田就是棉铃虫的庇护所。在美国,转基因玉米田一望无际,美国环保署就规定,转基因玉米种子中必须掺入10%的非转基因玉米种子进行混播,那10%的非转基因玉米植株就是玉米螟的庇护所。转基因作物上害虫会产生抗性,庇护所的非转基因作物上的害虫不会产生抗性,抗性害虫与非抗性害虫必然发生交配,那么后代的抗性就大大降低,如此年复一年,害虫的抗性就会降低并延缓。但是害虫的抗性总会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那也不要紧,再给作物转入一个新的抗虫基因就行了,这如同害虫对一种农药产生抗性就再换一种农药一样。

04转基因能把作物产量提高到什么程度?

前面说了,美国推广转基因20年,大豆单产增加100%,玉米单产增加50%。这是抗虫、抗除草剂的效果。如果以后再转入抗旱基因、抗病基因,单产还会增加。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一般比非转基因增产20%以上。

05转基因会改变生物链吗?

会的。生物链就是食物链。昆虫以植物为食物,人也以植物为食物,虫吃得多了,人吃得就少了,反之亦然,这就是生物链,生物链永远是动态的。中国二十四史记载,每隔几年就会因为虫灾闹一次饥荒。现在老年人记忆犹新的是1942年河南蝗灾,饿死很多人。这样的生物链必须改变。如今一些搞生态研究的人担心,转基因减少了害虫,害虫少了,害虫的天敌也减少了,这不利于生态平衡。我不理解这个逻辑。吃庄稼的害虫少了,吃害虫的天敌也少了,这不正是生态平衡吗?难道非要让害虫多多、天敌多多才算生态平衡吗?再说了,不用转基因,就得用农药压制害虫,农药还可以直接杀死天敌,而转基因不会直接杀死天敌。所以,转基因农业是最合理的生物链。农业诞生1万年来一直在改变自然界的生物链,越改变越合理。

06转基因植物在自然界会不会产生新物种?如果产生新物种,却没有天敌制约,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