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明确土司职守、制定时期关于广西这些地区的土司制度,对土官的任命和奖惩制度等,起到了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统一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然而,就像前面说的,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内在矛盾。
可明政府依旧采用也是迫不得已,段时间内没有其他太好的办法。
要知道广西土司制度是中央封建王朝对广西少数民族所施行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从历史发展来看,广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两千多年,而土司制度萌芽、成熟、兴盛、衰落这一过程,就占了一千多年。
所以我们研究广西历史,无论从地方史着眼,还是从民族史着眼,都要与土司制度相接触。
可以说,广西古代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原文化交流的情势如何,广西古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怎样,以及一切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个别问题,若寻找根源,大多要从研究广西土司制度入手,才能得到确切答案。
而由于明代是广西土司制度的全盛时期,因此,研究明代广西土司制度是研究广西地方史和民族史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这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明代土司制度的大概内容,通过前面的讲解,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所谓的土司制度是中央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以夷制夷”的特殊统治政策,是主要在我国南方和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政治制度。
即由中央政府册封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世袭地方官,并通过他们对各族人民进行管理,以达到加强对边疆地区统治的目的。
土司制度最本质的含义,是以“土人”为官治理其地“土民”,即“树其酋长,使自镇抚”。
土司制度在广西壮族史上占了重要的一页,对壮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明代是广西土司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广西土司制度发展的全盛时期。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设立土司政权机构。
其实早在唐代,封建王朝就采用“以土官治土民”的办法,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县,任命其本民族首领充任州县长官进行统治,保持其原来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特点。
羁縻州县臣服于唐王朝,尽贡纳义务。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时的羁縻州县称为“溪峒”。
唐代,广西地区的羁縻州县主要集中在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
这些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保持着他们原来的社会组织和经济、文化特色,以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的氏族统治为特征。
宋代,狄青率兵镇压侬智高起义后,左右江一带追随侬智高的溪峒酋长纷纷表示巨服宋朝。
宋王朝统治者乘势对羁縻州县进行调整,根据辖地和势力的大小,分别建立州、县、峒三种土官统治区,参用宋军将校,改变以前单纯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的办法,对土官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的还委派汉人主簿,以监督控制。
这种新的土官制度,加强了宋王朝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到了元代,广西土司制度在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和完善。
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全盛时期,其重要标志是土官统治的地区进一步扩大。
明王朝刚建立,左右江土官相继归服朝廷。
当时,中书省大臣建议:广西诸峒虽平,宜迁其人入内地,可无边患。
大将军杨璟主张:“蛮獠顽犷,散则为民,聚则为盗。难以文治,当临之以兵,彼始畏服。”
而明王朝最高统治者朱元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