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交给柳依依演唱,因为他们也知道,好像凭借自己的第一首诗,根本赢不了李小鱼,能和他打平就不错了,想胜,还得拿出更加精妙的诗词来才行。
就见他们拿出的这第二首诗,是由王安石牵头写的,几乎是由他一个人完成,其他文举生都没帮上什么忙。
这首诗名为《明妃曲》,讲述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由豪迈雄壮的风格,完全换了一个曲风,只听柳依依是娓娓道来。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立时,一曲歌罢,果然,是将人们的思绪,从义愤填膺的针砭时弊中,再度拉了回来。
因为这一首《出塞曲》并没有如何的激昂慷慨,而是柔情婉转,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人们是微闭上眼眸,眼前不由自主的出现了一副画面,想到,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真个是令人大感新奇,因为以王安石为首的这首《出塞曲》,并没有从豪情壮志方面去描写边塞,而是极意刻画了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令人耳目一新。
继续阅读!
这首诗也的确是王安石的原创,李小鱼在后世的书本上都看到过,只是没想到,他在此时写出来了。
要知道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是很不容易的。
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
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
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
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
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
所以“意态白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
“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
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
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