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四条驿路从这里出发通向远方。第一条是从祥州西北行至肇州,沿嫩江、雅鲁河,越过大兴安岭至呼伦贝尔草原;第二条是从祥州北行至失宝赤万户府(今黑龙江省爱珲县附近);第三条是从祥州东北行经宾州至上京会宁府,经捻站、不牙迷站直奔奴尔干城(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口附近);第四条是从祥州东南行经特甫路(今九台县)至敦化,在这里又分成两路,一路向东偏北至永明路,一路东南行至合兰府(今朝鲜境内)。1989年在第一条驿路的终点内蒙呼伦贝尔盟新巴虎左旗吉木郎图乡的乌逊河口,就发现元代中书礼部颁发的祥州驿站铜质印信。
黄龙府在关押北宋徽、钦二帝及其后妃百官之前,还羁留过另一位亡国之君晋出帝。辽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吞并后晋之后,将晋出帝石重贵降为负义侯,派三百骑兵将石重贵及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冯氏,皇弟石重睿,皇子延煦、延宝、以及公主、宫嫔五十人,内官三十人押往黄龙府。一行人路上啼饥号寒,杀马充饥,以树籽野菜为食,艰难跋涉到黄龙府后,石重贵的宠妃赵氏、聂氏、公主及一些歌妓竟被契丹的王子掠走,皇后冯氏欲觅毒酒与石重贵同饮,未能实现,只得在这里苟延残喘,在屈辱中度日。在中国历史上,那位以燕云十六州换得儿皇帝称号的石敬塘,竟未曾想到他的子孙在黄龙府受到般奇耻大辱。
金代后来将黄龙府称济州、隆州、隆安府;元代曾一度将黄龙府作为开安路的治所;至明代,这里成为蒙古族的游牧地,仅在黄龙府的旧址设一驿站龙安站。1889年,清政府在黄龙府设县治,称农安县。从清政府消亡,东北光复,到90年代,这里一直沿用农安县的名称。但是,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名称,还是黄龙府。这里人把地方土生土长的戏曲称作黄龙戏,把独具特色的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大鼓,称作黄龙大鼓,给商厦命名为黄龙商厦。还有黄龙路、黄龙酒厂、黄龙影楼、黄龙美术社等,不胜枚举。就连某些人的小传,也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生于古黄龙府。远方的游子归来,从几十里外望见巍然耸立的八角十三层辽塔,便会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又回到黄龙府了!“可以说,黄龙府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是游子思乡的情结,是这一方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