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和对抗外侮的坚强决心。
明成祖花了六年时间,疏浚会通河,同时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使大运河重新畅通。南北漕运被打通后,各地发往北平的货运成本降至极低。明成祖于是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事宜。
兹事体大,也就皇帝敢提议。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以中原为天下中心,视中原为文明的起源、民族的摇篮。中原汉人政权不是定都西安,就是建都洛阳,就连建都南京都被视为偏安一隅,什么时候在北平建过都?
于是反对者甚众。
反对理由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迁都会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一个是建都北京,将令北方防线向北京集中,从而破坏北方边防的均势。
反对派的顾虑不是毫无道理。定都北京,确实使明朝面对北方少数民族侵袭时失去了战略纵深,这也是后来引起土木堡之变、袁崇焕之死的潜在原因。
当然,也有不少赞成迁都的,他们的理由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里不再重复。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因此才能坚决迅速地组织北京保卫战。
然而,老朱家的人脾气都一样。他们所谓的商议,从来不是商量能不能办,而是商量该怎么办。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于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明成祖全部革职查办。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没时间也没耐心,像当年北魏孝文帝一样慢慢耗。
第二年,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兴建。新建成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规制方正。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以北平顺天府为京师。而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仍保留南京六部。
公元1421年正月,明成祖登临北平奉天殿,会见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关于定都北京,在有明一代尚有反复。
明仁宗为太子时,长期在南京监国,对这里更有感情,他即位后下令修葺南京宫殿,并称北平为行在,事实上废除了北平的京师地位。但他只当了不到一年皇帝就驾崩,未能如愿还都南京。明英宗继位后,正式确定北平的国都地位,不再称行在。
永乐迁都后,汉人政权对华北地区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京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经过代代修缮、保留至今的北京故宫紫禁城,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富丽堂皇,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不朽杰作。其规制便由永乐时期奠定。
在北京朝阳区东坝一带,至今还有许多与明成祖朱棣有关的地名,如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等。这是因为东坝地区当年水草丰美,适合牧养马匹,一度被建设成为御马苑。
而早在公元1404年,明成祖已在天津筑城,设天津卫。所谓天津,意谓“天子经由之渡口”。明代嘉靖年间所立之《修建三官庙碑》,记载了天津赐名、筑城、设卫的经过。
跟着姓名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