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垦土地达七亿八千万亩;全国人口也从乾隆初年的一亿四千多万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近三亿人;国库存银则长期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之间,几乎相当于全国每年赋税总收入的两倍。乾隆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表现在粮食产量的普遍提高以及高产作物的普遍种植。由于兴修了农田水利,并且采取了精耕细作,单位面积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168]乾隆帝十分重视文化,对社会上全部现存文献进行整理,广泛征集图书,不断颁布求书谕旨。完成了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 [170]他又下令编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等。 [171]从1772年开始,清政府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经十年编成,系统地整理和保护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然而乾隆帝为维护统治却严厉控制思想,编书期间藉机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 [50]乾隆三十年至六十年,清政府的库银长期保存在六千万两以上,文化事业也很发达。时文治武功兼备、疆域空前辽阔、社会繁荣、文化发达,“康乾盛世”进入了全盛时期。 [169]
乾隆朝晚期,安南阮氏对宗藩体制发起了挑战, [158]清朝与安南之间爆发战争,最终阮惠主动向清朝请和,乾隆帝同意讲和并承认了阮惠为安南的君主。 [159-160]清朝还于1792年打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掌握确定西藏各大活佛包括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去世后认定转世灵童和批准继位的大权,一切西藏涉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等。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51]
西方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人,引发18世纪中国风的热潮。 [52-53]欧洲人追崇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 [54]到18世纪末,清朝鼎盛进入尾声,欧洲人出现负面评价。与乾隆帝不欢而散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已经衰落。 [55-56]
嘉道中衰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帝在执政中期以后,逐渐好大喜功,乾隆帝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 [57]政治日渐腐败 [58]。乾隆帝晚年宠信和珅,导致和珅专权,贪赃枉法,严重破坏了吏治。乾隆中叶以后、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将广大农民逼向绝境。与啼饥号寒、无以为生的广大农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预示着皇朝日渐衰落的命运。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240]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起义。 [239]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湘黔苗民起义爆发, [238]至嘉庆元年(1796年)底平定。 [236]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爆发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 [235]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 [237]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 [234]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 [57]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 [232]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 [241]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