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元(14 / 22)

由各地区的蒙古军都万户府(都元帅府)统领,隶属于枢密院。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相参驻戍,防御重点是临江沿淮地区。隶属行省的镇戍诸军,方面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于行省,但调遣更防等重要军务仍受枢密院节制。全国军马总数,只有皇帝和枢密院蒙古官员知道,行省兵马也只有为首的蒙古官员知道。

主要战争

战争

年份

交战方

文永征日之役

1274年

日本(镰仓幕府)

忽必烈灭宋之战

1276—1279年

南宋

弘安征日之役

1281年

日本(镰仓幕府)

征占城之役

1282年

占城

征缅之战

1283—1287年

缅甸(蒲甘政权)

第二次征越之战

1284—1285年

越南(陈朝)

第三次征越之战

1287—1288年

越南(陈朝)

征爪哇之战

1292年

爪哇

注:本表格仅显示1271年—1368年的战争,其它不计入。 [44]

经济

播报

编辑

主词条:元朝经济

农业

根据学者吴慧的研究,元代亩产比宋增长了9.4%。 [4] [100]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

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金战争时期,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纳。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

元朝大运河

手工业

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

商业

重视商业

元代的商业发展与商品流通客观上具备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规模空前的统一局面、对外关系的开拓以及畅达四方的水陆交通,为中外商旅提供了“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优越环境。

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以政治权势为标准,元代商人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由贵族、西域商人、官僚、上层僧侣和豪商组成,他们在行商时受到官方多方面的庇护和优遇,有的甚至不当杂泛差役、豁免或逃匿商税,取得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的特权 [45]。

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

货币

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