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这就使得环首刀和强弩一样,成为汉军独步天下的利器。这种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和后世的刀不同,一是直身,二是斜锋而非曲锋,三是没有格—因为刀主要用来劈砍,没有刺的功能,所以不用铸格来护手。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 [106]
东汉晚期,钢铁刀剑流入朝鲜和日本等亚洲其他国家,日本更是直接仿制环首直刀,并精心改进装饰,被尊为兵器之典范。环首刀这一套制刀的技术,从汉代传承到唐代,而后传入日本,开始仿制出唐样大刀,并继续摸索实践,最终成为了如今驰名天下的日本刀族(主指太刀、打刀、忍者刀)的基本流程。汉刀、唐刀、倭刀,是东亚特色长刀的一脉相承。 [106]
西汉孕育的环首刀和百炼钢技术在东汉时期得到成熟和普及,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东汉时期由于冶铁技术和效率的进步,对钢刀的炼制锻打次数已可有西汉的10多次提高至30次乃至50次。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有经过“淬火”以提高表面硬度。而正是在这种先进武器和汉帝国强大国力的支持下,东汉军队彻底消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被完全汉化。最终这部分西迁的北匈奴后裔辗转来到欧洲,被称作匈人,将暮年的西罗马帝国搅得天翻地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东汉时期,在冶铁手工业中已经使用煤(石炭)做燃料。在河南郑州巩义市的冶铁遗址中曾发现混杂了泥土、草茎制成的煤饼,说明煤已被用来炼铁。巴蜀地区还利用天然煤气煮盐。 [174]
纺织业
在纺织业方面,东汉初年已能用织花机织成色彩缤纷、花纹复杂的织锦。当时,蜀锦已驰名全国,襄邑(河南睢县)和齐(山东临淄)的丝织业特别发达。考古材料还证明,在边疆地区,丝织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新疆不少地方汉墓出土的红色杯纹罗,织造匀细,花纹规整,反映丝织工艺水平相当高。在同一地区出土了组织细密的织花毛织品,颜色鲜丽,显示出当时西北高度发展的毛纺织工艺技术。 [174]
漆器业
漆器业等手工业部门,在东汉时也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漆器以蜀郡、广汉出产最为有名,两地工官主造的漆器,都是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 [174]
陶瓷业
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瓷器烧制的火候更高,器物的吸水性更弱。从出土的器物看,它已十分接近后来的青瓷。 [174]
商业
商业政策
东汉实行“宽商”政策,并不抑商。纵观两汉统治者对商业、商人的主导政策,学者指出西汉实行抑商政策,而东汉则是“宽商”,对商业的限制相对宽松。 [245]
经济区域的变化
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取得了巨大发展。随着铁工具的普遍推广和牛耕技术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向自然界斗争的能力,特别是它使江南河网沼泽地区的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加上当时各种社会原因,东汉时期的经济区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东汉以前人口密度分布
东汉以前,中国经济的先进区域主要在淮河以北,特别是包括关中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