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媒体报道不能算证据。媒体不是科学机构,从业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科研人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限。有时候主流大媒体刊登转基因正反两面的消息,也只是给普通观众参考,不能替代科学机构的决策作用。像那些反转人士,总是拿着一些被撤稿或者来源可疑的论文当宝贝,对正规科学实验和论文视而不见,实在荒谬。
第二,有没有被SCI收录
接着上面的例子,那位教授被撤稿后重新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力因子几乎为零,还没被SCI收录。在专业学术领域,这类期刊通常被看作“垃圾期刊”。很多“垃圾期刊”只要作者付费就刊登论文。几乎所有反转基因的论文都有这问题。而支持转基因的论文,很多发表在《自然》《科学》等权威期刊上。那些反转人士宁愿相信花钱就能发的垃圾期刊上的文章,也不相信权威期刊的研究成果,简直是自欺欺人。他们盲目追捧那些毫无学术价值的自媒体文章,却对科学界的主流研究成果嗤之以鼻,这种行为不仅可笑,还误导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有没有被同行评议通过
举个例子,假设你做个实验,宣称发明了“永动机”,或者能把崔某和外星人脑袋互换,实验论文还发在了权威期刊上,主流媒体也报道了。这能算确凿证据吗?当然不能。在主流期刊发表论文,不代表观点就正确。可能是编辑水平有限,或者编辑不是专业领域专家,只是在小圈子内评议,缺乏广泛的同行评议。只有全世界同行按你提供的实验步骤重复实验,得出相同结论,才能证明观点成立。自1971年以来,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就是因为现有的所谓证据大多是孤证,无法重复实验得出一致结果。而反转人士往往抓住这些站不住脚的证据,大肆宣扬转基因有害,完全不顾科学事实。他们拒绝接受科学界的共识,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错误观点,还试图把这种错误观念传播给更多人,这种行为对科学的发展和公众对科学的理解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附录:农业大学副校长点评了我的文章
我对这篇文章所讨论的内容深感关注。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文章中对转基因争议的剖析是非常有价值且必要的。
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像“创略”这类缺乏严谨科学态度的声音。科学研究需要基于实证和严谨的调查,而不是仅凭网络上随意搜索的自媒体信息就妄下结论。
“创略”的所谓“调查”,完全背离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消息来源链接,其结论自然难以令人信服。对于转基因安全性这样重大的科学议题,我们必须要求明确的研究主体、实验方法、发表期刊以及同行验证等关键信息,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
文中提及的辨别信息真伪的三点要素,即实验论文、是否被SCI收录以及是否被同行评议通过,这是非常正确且专业的判断标准。实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具体呈现,被SCI收录意味着研究成果在学术领域得到了一定认可,而同行评议则是确保研究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关键环节。以意大利教授关于转基因喂养小白鼠易患肿瘤的研究为例,该论文被撤稿后又发表在影响力极低且未被SCI收录的期刊上,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其研究的可信度存疑。在科学领域,我们追求的是经得起反复验证和广泛认可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仅凭个别不可靠的消息就对转基因技术产生无端的恐慌。
在大学里面,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秉持科学、客观的态度,既看到其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也高度重视其安全性研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转基因相关的科研项目中,通过严谨的实验和深入的研究,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