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现在看不见、证明不了的东西,就是不存在吗?万一有一天上帝在人间现身了,是不是要打科学的脸?
这个疑问很好解答。假设上帝真的出现了,虽然与过往的经验常识相违背,只要拿得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科学家也会勇敢的承认。科学家这种实事求是的行为,本身就是科学的态度。而迷信者,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信仰是荒诞的,即使有一天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迷信者要么不敢面对现实以种种借口拒绝承认,要么直接精神崩溃。
科学,她傲慢专横吗?
科学取代迷信——是用一种信仰来代替另一种信仰,还是同样是专横独断的信仰?都不是。
科学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且成果显着,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其内部所蕴含着的强大的自我纠错机制。这种机制就如同一位严谨的裁判员,时刻审视着科学领域中的每一项理论、每一次实验和每一种观点,确保它们都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在科学的广袤天地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禁止讨论”的话题。无论是那些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等极为敏感的议题,亦或是那些尚需长时间深入探究才能得出结论的难题,科学家们都会以开放而审慎的态度去面对,并展开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他们坚信,通过广泛的交流与思想碰撞,真理终将浮出水面。即使某个观点或假说最初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只要它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潜在价值,便会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探讨。也正是由于这种对各种可能性毫无保留地接纳,才使得科学不断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拓出新的知识疆土。
卡尔萨根写道:
在科学中,没有神圣的。不可冒犯的真理。对新思想的开放与对所有思想进行的严格的怀疑主义的验证相结合,才使得麦子能够从干草中筛选出来。在科学面前,无论你多么聪明敏捷、多么令人敬畏、多么受人尊重,都与他人一样,无高低贵贱之分。你的成果必须经受严格的专家的评审才能得到证实。不同的意见和争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有的观点都应当受到鼓励,应鼓励不同的观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争论。
有些人认为科学傲慢自大——尤其是当它据称与长期存在的信念相互矛盾,或当它提出一种似乎与常识完全不同的稀奇古怪的概念时。就像在我们所站立的地面上发生地震,科学震撼着我们的信念,向我们所熟悉的信仰发起挑战,使我们长期以来所信仰的说教产生了根本的动摇。然而,我依旧认为科学的主要部分是谦逊的。
科学家们没有将他们的需要和索求强加给大自然,相反,他们谦卑地询问着自然,并且用非常认真的态度看待他们的发现。我们意识到那些深受尊敬的科学家们错了,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不完美。我们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尽最大可能地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定量核实。我们不停地前进,发出挑战,寻找自相矛盾的观点,寻找出那些微小的、但不断出现的其他错误、作出其他解释、鼓励各种言论的自由发表。我们高度赞赏那些用雄辩的观点反驳已有的学说的行为。
在此,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这类例子其中的一个:与牛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运动定律及引力与平方成反比的定律被认为是人类的最杰出的成就之一。300年后,我们用牛顿力学来预测日食。宇宙飞船从发射开始的数年后,能在距离地球数十亿公里开外,准确地进入宇宙选定的区域中轨道上的预先确定的点,好像世界在向我们款款漫步而来,其精确性令人瞠目结舌,牛顿显然知道他当时所做的事情所具有的意义。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自我探索,并对自己的成绩孤芳自赏,他们坚持不懈地寻找牛顿观点中的缺陷。在高速及强引力方面,牛顿的物理学体系崩溃了。这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之一: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这也是他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