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转基因食品安全系数为普通食品10万倍(3 / 6)

年来关于转基因的言论

(来源于百度百科)

2010年3月,陈君石院士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任何一个农业新品种的诞生都是基因改变的结果,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为什么没有人质疑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的杂交方式是安全的,而人为的基因改变就是不安全的,同样的误解也出现在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上,即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而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安全的。事实上,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有毒有害的,而化学合成的经过科学评价的照样是安全的。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基因改变的数量远远低于传统杂交育种方式所发生的,在基因位点的选择和确定上也更为精确。” [101]

2012年5月28日,陈君石院士作了题为《转基因与食品安全》的报告。他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一直坚持3项原则——个案原则、风险分析原则和实质性同等原则。 [94]

陈君石认为,人们担心转基因不安全是由于不了解转基因技术。实际上,传统农业中的杂交技术,使无数基因发生了改变,而现代转基因技术,一般情况下,只是导致了1~2个基因发生了改变。 [113]

陈君石告诉在场听众,转基因食品的主要食用安全性问题包括4个方面: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素;毒性蛋白质和过敏蛋白质;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对人类的长期非预期性。而安全性评价内容主要有5项——营养学、毒理学、致敏性、其他资料和综合评价。 [95]

陈君石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应该让生物技术更多、更好地造福人类。” [96]

2012年10月10日,在浦东新区院士专家报告会暨2012年浦东新区工程师论坛上,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已取得长足进步,为什么消费者却感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陈君石院士认为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风险交流的缺失等因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被泛化”。 [25]

2012年12月,在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组织的转基因作物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转基因作物并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含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对人体健康有害,但转基因作物并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其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人们之所以认为转基因不安全、不敢吃,主要还是不了解转基因技术。”陈君石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的评价内容涵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组织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里的所有内容。

陈君石说:“至今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6]

2012年1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经过严格审批和监管的转基因食品,并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食品本身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曝出“黄金大米”事件,会严重拖延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这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陈君石称,“转基因研究会因此被拖延。我估计农业部对中国自己研究发明的转基因作物的批文,会延期。不是因为科学,而是由于压力。媒体的、消费者的、领导的、官员的压力。压力是不讲道理的。” [98]

陈君石指出,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下一步能否加速,取决于政府,不取决于科学家。“政府下决心,科学家才能使劲。政府不下决心,科学家使不了劲。形势很清楚,没有别的灵丹妙药,这是不现实的。” [100]

2013年2月,陈君石院士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