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何家庆的发言(2 / 3)

研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为人类的福祉不懈努力 。

朱作言院士正巧坐在何家庆教授身旁,待何家庆教授情绪稍缓,便笑着微微侧身,伸出手与何家庆教授轻轻一握,温和说道:“何教授,今天可算有幸能和您好好聊聊。”

何家庆教授连忙回应:“朱院士,我才是对您的研究成果早有耳闻,一直都很钦佩。”一番寒暄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朱作言院士的转基因鲤鱼上。

朱作言院士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何教授,我研究的转基因鲤鱼,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得多,能缩短将近一半的养殖周期。这意味着养殖户能更快地收获,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说着,他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还比划了一下鱼的大小。

何家庆教授听得十分专注,频频点头,眼中满是好奇,忍不住提问:“那这转基因鲤鱼,在适应环境方面表现如何呢?毕竟很多地方的养殖条件不太一样。”

朱作言院士耐心解答:“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和普通鲤鱼相差不大,在我国大部分淡水水域都能养殖。而且,饲料转化率也更高,吃同样多的饲料,它能长得更壮实,能帮养殖户节省不少成本。”

继续阅读

何家庆教授恍然大悟,接着又问:“那在口感和营养上,和普通鲤鱼比起来有啥区别吗?”

朱作言院士笑着解释:“口感上,肉质更加紧实鲜嫩。营养方面,蛋白质含量更高,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远超普通鲤鱼。”

何家庆教授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朱院士,您这研究太了不起了!要是能推广开来,肯定能给很多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像魔芋种植技术给贫困山区带来的改变一样。”

朱作言院士谦逊地笑了笑:“我也在努力推动它的产业化,希望能早日让更多人受益。”两人相谈甚欢,周围的学者们也被他们的讨论吸引,不时投来关注的目光。

朱作言院士和何家庆教授正热烈地讨论着转基因鲤鱼的前景,脸上洋溢着对科技造福民生的憧憬。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陈君石院士突然开口:“老朱啊,我知道你愿望是美好的,可真要实现,谈何容易啊。”

这话一出口,朱作言院士、何家庆教授,还有一旁的张启、饶毅、戴景瑞、颜宁等人,都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陈君石院士。

陈君石院士微微叹了口气,神色凝重地继续说道:“老朱,你是一心扑在科研上的人,每天埋头钻研,可能不太清楚外界的情况。如今转基因技术被严重妖魔化了,各种不实言论甚嚣尘上。很多人对转基因技术一知半解,就盲目抵制,导致舆论环境对转基因产品极为不利。”

朱作言院士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陈君石院士接着说:“我们的一些相关部门,也受到这种舆论的影响,在审批转基因产品时格外谨慎,甚至可以说是畏首畏尾。你的转基因鲤鱼,技术上或许已经成熟多年,可就是因为这舆论压力,迟迟不敢批准上市。”

听到这里,朱作言院士忍不住握紧了拳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不甘:“我耗费了这么多年心血,就是希望这项技术能为水产养殖业带来变革,让养殖户增收,让消费者吃上更优质、更实惠的鱼。可现在,就因为这些无端的质疑和不实的舆论,一切都变得这么艰难。”

何家庆教授也一脸感慨,他拍了拍朱作言院士的肩膀:“朱院士,我懂你的心情。就像我推广魔芋种植技术时,也遇到过不少阻碍,只是没想到你们在科研成果转化这一步,会面临这么大的难题。”

颜宁摇了摇头,认真地说:“看来我们科学界不能只专注于科研,还得加强科普工作,让大众真正了解转基因技术,消除那些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