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摸底(1 / 3)

来到沙陀军的大营,郑綮心中非常感慨,眼见圣人如此狼狈,他觉得自己这个宰相,未免有些失职。

虽然没有人会追究他的责任。

但是读圣贤书的他,还是竭尽全力想着如何为圣人谋求一个安身之地。在郑綮的想象里,这个安身之地,可以让圣人大展宏图,重新厘定乾坤,让大唐河清海晏。此时传来河东方面派人前来接应朝廷重臣的消息,郑綮忽发奇想,觉得或许太原是大唐东山再起的福地?最起码,田令孜口中这个穷凶极恶的沙陀王,自己应该亲眼看看,就算他是敌人,了解敌人,知己知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留在凤翔也没有什么重要国务需要他来处置(现在连皇上都是个打酱油的),所以,他派宋雄联系到李存孝的军队,之后就跟随李存孝来到了河东军营。

与田令孜等人的宣传完全不同,郑綮见到的沙陀王,虽然左眼微眇,但相貌堂堂,嗓音洪亮,一副忠肝义胆呼之欲出。

酒宴上,郑綮暗暗数着李克用干杯的次数,后来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计数了。如果他没有数错,李克用一共喝了十七杯酒!

实际上,郑綮早已认定,这种喝酒像喝水的粗豪汉子,一般都是义薄云天的忠义之臣。所以,郑綮在李克用喝了八九杯酒的时候,就开始了试探:

“郑綮久闻郡王忠肝义胆,却不知此番为何在沙苑与官军为敌?”

抛出这个问题,郑綮的心中是有些打鼓的。这个问题等于是把自己置于李克用的敌对方,自己此来,就像是来谈判的,但是又没有谈判的旨意。李克用会不会蛮夷脾气发作?但他又相信自己的判断。爱喝酒的人虽然脾气暴,但一般都讲义气,自己是听了李存孝的话才来到河东军的,李克用杀自己的话,这不义之名,是无法摆脱的。所以,郑綮估计,自己说话就算比较直率,李克用应该也不会发怒。

李克用当然没有发怒的打算,他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朝廷宰相。虽然他现在早已是使相了,但其实只是“使”,并没有在朝廷“相”过一天,所以对郑綮,对这位高级文人,他且不论是否尊重,但兴趣绝对很大。

听了郑綮的问题,李克用想了想,忽然问道:

“郑相可知上源驿之变?”

郑綮有些糊涂。上源驿之变,他当然知道。他当时还给官家提过建议,想借助沙陀人灭掉宣武镇。结果被官家无情否决。

但是沙苑之战的双方,并没有宣武军存在啊?李克用如此问,什么意思呢?

李克用如果知道郑綮这么想,那么他肯定会回答:很简单,我不想被你牵着鼻子走。而且我要让朱三臭名远扬,所以,上源驿的惨剧,我是一定要说的。

郑綮这时候也只能回答道:“上源驿之变,下官倒也略知一二。”

李克用越来越感觉这个郑綮很有意思:“郑相请说。”

郑綮当然不能透露那天麟德殿的君臣讨论,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其实下官倒是觉得,上源驿之变,罪在朱全忠。”

听到朝廷高官有如此明确的判断,李克用真是高兴坏了,马上和郑綮干了一杯。

郑綮心中暗自高兴:这样一来,自己就从这个角度来试探这位沙陀王,未必不可。

“下官当时曾想由朝廷出兵,而以李郡王为副,一举荡平宣武镇,改成朝廷直辖。”

李克用一呆:这简直是走路捡金子、做梦讨媳妇的好事啊!真的有这种设想?可是当朝宰相的话,至少可信度是很高的。他马上笑着说:

“郑相,果然不愧国之栋梁!见事明确,处置果断!不知可曾上奏圣人?”

郑綮心里苦笑:当时圣人就差点发火了,我还敢写成奏折?嘴上却是淡淡地说:

“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