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跌跌撞撞(十七)(2 / 4)

字做名字。

“记账上。”待郑直的面被端上来时,读书人恰好吃完,打了个饱嗝,把书一合,起身就走。

跑堂应了一声,端起对方留下的空碗,赶紧收拾。读书人出了饭铺,骑着一头驴继续一边读书一边向着县城方向优哉游哉的赶路。

“这位是谁啊?”郑直从竹筒里拿出筷子,顺势询问“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咋还能挂账?”

“俺们县衙的代书。”跑堂无可奈何道“姓崇,崇老爷,每次下乡都会来俺们这吃碗面。”

“不过就是个讼棍而已,啥老爷,连个秀才都不是。”旁边有人听到不屑一顾“小二哥,莫怪俺没提醒你,小心这面钱打了水漂。”

跑堂一听,赶忙问“这话啥意思?”

“这讼棍不就是靠着和知县老爷关系好,才能把着代写状纸的买卖吗?”那人显然就是挑拨是非的“如今知县老爷已经换了人,哪个晓得他这买卖还做不做得下去。到时候你的账能不能收回来也不一定。”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代书谓代人撰写文稿,指以代人撰写禀帖诉状等为业的人。不同于讼师为求准告胜诉往往增减罪行、舞文弄墨,如“诞词不经,则邵恭为之。恭操笔如刀,而以孝溢怒之言,饰为蛇足”。甚至起灭词讼,为害一方。代书自古以来都是民间行为,官方许可。进入皇明之后,杜绝讼师兴讼成为评价亲民官能力的重要一条。因此词讼必须由官代书代人写状,否则不准状。由此一州一县兴讼之事往往把持在这些人手里。

“二子,面好了。”不等跑堂青年开口,正在煮面的老叟插话,青年应了一声,走了过去。

郑直则继续吃了起来。不用讲,刚刚那位姓崇的官代书最近有失业的危险。尽管在安阳一败涂地,可是他依旧认为,思路没有错,只是他当时没有地利人和,只有天时。如今本乡本土,找那些放利钱的收购质押债券,其实才是最划算的。而这个姓崇的无疑是一个,专门做这种脏活的好帮手。若是效果好,之后全府他都要如此。

吃完面之后,郑直继续催促众人赶路。没走多久,就看到了前方出现了那位崇姓读书人的身影。郑直坐在车中并没有贸然和对方打招呼,而是透过车窗静静的看着此人渐渐被落在身后。此刻才发觉对方看的根本不是啥课本,而是《大观园》,心中不由想笑。

因为盘下了姜佐在藁城的所有产业,郑直根本不用再在县城寻找住的地方。直接来到了距离县衙不远,名为“得意坊”的榻店入驻。留任的掌柜已经恭候,赶忙迎了上来“东家,小的是得意坊掌柜龚其昌。”

郑直点点头,四下打量了一下,院里占地宽广,并不是直隶这边常见的合院建筑,而是类似山西那边的楼院甚至整个二层用栈道连接,形成了一座空中楼阁,想来是为了能够安置更多的客人。

“咱这前边前楼是酒店,院内可以摆酒席,后楼就是客房。过了夹道,后院还有为贵客准备的单独小院。东家今夜就住在那里。”龚其昌赶紧将得意坊的基本情况向郑直做了介绍。

“味道居在哪?”郑直在对方引领下,向后院走去。味道居就是宴请新任知县刘溥的酒楼,是新开的,听人讲东主是江西人,买卖做的很大,遍及直隶、山东、南京、江西。郑直其实有些奇怪,虽然真定号称九省通衢,可是大部分客商都是北人,南人更愿意在京师,来此的……怕不是哪位官员的提线木偶吧?

“在路尾最南头。”龚其昌道“不管是菜品还是住的条件,都比不上咱家。”

“县里边晓得姜先生把这盘给俺了吗?”郑直不置可否。比不上,可是这承办权却被人家弄到手里了。过几日全县名流云集于味道居,这名头可不是一般的响亮了。来酒肆吃酒的有多少是为了真正的品尝那些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