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拉动GDP的东东,自然进入了各地的视野;
于是乎,无数的地方纷纷计划上马各种生猪养殖项目,其中喊出“立志将XX地区打造成为十万头生猪大县”口号的地方,数不胜数。
至于说生猪养殖其实是个污染极重的行业,玩这么大,会不会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不好意思,现在还没到考虑那些的时候。
因此,这就扯出来第二个话题……南北之争。
………………
其实华夏的南北之争一直存在,除了大伙用来开玩笑的“豆腐脑咸甜之争”、“端午甜咸粽之争”、“米饭面条之争”、“汤圆元宵之争”之外;其实企业经营理念、治理政策、产业发展模式、甚至包括内核文化这些方面,南北之间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着互争长短的苗头。
回归主题。
既然各地,尤其是南方某些区域已经瞄准了生猪养殖这么一块“四全其美”的大肥肉,某些人怎么可能在一边眼睁睁的干看着?——要知道,地势平坦、陆上交通便利的华北和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农业重地,现在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粮仓;这么大的优势放在那,说起养猪,除了邻边的豫省和东三省,谁敢跟我大齐鲁相比?
于是乎,某些人便大手一挥,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五十大县,三千万头生猪”的宏伟计划。
并且极为好心地用“产销一体化,构建供应链闭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理由,“建议”已经走向世界的泉城肉联厂在这个猪肉原料价格不断攀升的现在,向国际看齐,用三年时间,建立一个养殖规模为500万头的大型养猪场——至于以后嘛,等到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把养殖规模扩大到千万头生猪级别,也是完全可以值得期待的事情。
要知道,与寻常人理解的不同,大规模的工业化养猪其实是一个高精尖的行业,经验技术不经验技术的且不说,光地皮和前期投资进去的硬件设备以及种猪的引进,就是老大一鼻子钱。
更何况不是你建了厂,就能马上养猪,这中间还有一个试运营过程,等到第一批生猪出栏了,对不起,猪肉已经降到了周期冰点了,要想在这个环节达成盈利平衡,你还得再熬个2~3年的时间,可谓是十足十的亏本生意——而且还是超级血亏的那种。
但没法,某些人既然已经发话了,表示愿意就资金的问题让银行过来协调一下,外加愿意在初期提供土地转让和税收方面的扶持,眼见着对方态度“温和且坚决”,但凡能给泉城肉联厂足够的自主权,吴边也勉强能捏着鼻子认——只要另辟蹊径,操作得当,届时就算会亏,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问题是……
某些人似乎看出了吴边的想法,竟然要求泉城肉联厂必须走自建养、繁、育为一体的重资产路线,严禁去学习南方的“温氏模式”,这就让吴边彻底崩溃了。
有重资产路线,就有轻资产路线——而“温式模式”,就是轻资产路线的代表。
所谓“温氏模式”,指的就是南方目前最大的生猪和鸡肉养殖企业,建立于1983年,前身是粤省YF市新业县的勒竹鸡场的“温氏股份”所采用的的养殖模式。
在勒竹养鸡场尚未重组为温氏股份之时,由于当时的效益很好,周边许多农民都有了养鸡的想法,但因为交通不便,他们需要与勒竹鸡场合作,让鸡场帮忙到县里、深圳等地购置鸡苗、饲料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就是温氏股份首创的“公司+农户”模式,学者也称为“温氏模式”。
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类似于餐饮业的加盟店,农户自建养鸡的场地后,由公司提供鸡苗、技术及饲料等。肉鸡长好后,按签订的合同价格行“保底”回收——它的优势是轻资产、易扩张、易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