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温老(3 / 4)

老执半师礼……

一方面是因为他上一辈子曾经听过温老的现场讲座,对这位温文尔雅但却心怀普罗大众的人大教授极为崇慕;

另一面,则是因为在前世的工作中,因为温老的诸多大作和论文受益良多,因此也勉强算得上这位老人的半个“门外弟子”。

毕竟,在后世,不管你是从事于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大型农业企业咨询、乡镇ppp投资顾问、下沉市场融资与资本运作、乡村旅游地产乃至农业电商,这位温老都是绝对绕不开的人物——可以说,如果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没有拜读和研究过他的大作,无法通过书里面的“代价转嫁论”和“制度派生论”去延伸更多经济学问题,你在这些领域根本就是个两眼一抹黑的废渣!

………………

温老见到杨铸这副模样,有些好奇:“这位小领导……你认识我?”

也难怪温老会有些诧异,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后来更是担任了“华夏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也很是参加了些国外的经济学家交流会、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是,温老成为人大教授却是2004年的事情了,在“自来水”的口口相传下出名的时间就更晚了。

因此,他对于杨铸竟然能一眼认出自己很有些奇怪——毕竟对于华夏的企业来说,文人脑袋上没有扣着一个“教授”的帽子,那就压根底不值得被关注!

见到温老问起这个,杨铸脸色一僵,搜肠刮肚了一番后,这才给出了一个理由:“那个,小子曾经有幸拜读过温老发布在报纸上的《危机论》,也曾经拜读过您的《华夏农村基础经济制度研究》,自打那时候开始起,小子对您就非常留意了,再加上小子是经济学专业的,您老人家在我们专业并不是籍籍无名的小辈,小子之前在课堂上见过您的照骗,所以这才一眼把您认了出来。”

这话其实说的颇为勉强,毕竟《危机论》作为第一篇针对华夏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文章,早在1988年就已经刊登过了,与杨铸的年龄极度不符;

而《华夏农村基础经济制度研究》这本书虽然是2000年正式出版的,但当前的发行量小的可怜,读过的人就更少了——事实上,就算是前世,这本书杨铸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翻过一遍而已,毕竟这本书的面世时间太早,里面的许多内容早已经时过境迁,对当时的杨铸来说借鉴意义不是很大。

但是没办法,此时距离温老出名的代表作《八次危机》面世还尚有十年的时间,而真正让杨铸入坑的《去依附》、《解构现代化》这两本书面世的时间就更加晚了,因此杨铸只能随口搪塞一下——好在杨铸虽然挑挑拣拣,但毕竟曾经系统性地浏览过温老的一系列著作,不然这一下非得穿帮不可。

而温老听了杨铸的解释后,虽然有些讶异,但也没有多少怀疑——毕竟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由于华夏受此很是受了些冲击,他的那篇《危机论》又被翻了出来,在相关领域里也算是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如果杨铸是经济学专业的话,见过他的照片也不算非常奇怪的事情。

………………

“温老,您不是一直在东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进行考察么?今个怎么跑到城口这边来了?”见到温老似乎没起疑,杨铸赶快岔开了话题。

温老温和地笑了笑:“做农村研究的,哪里有什么地区不地区的?城口这边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其现实发展困境也很有代表性,我这一两年来来回回也跑过好几次了,打算以此为课题,好好做做研究。”

杨铸点了点头,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扫了扫温老那残留着汗渍的额头和略有些疲惫的表情,虽然他下意识地就想让这位在山地里跑了一天的老人赶紧回去休息,但是他却知道,对于温老这种华夏传统式文人来说,一些有价值的交流反而能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