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将是一个巨大且漫长的工程。
从改造计划开始,到计算数据,再到俘虏和运送陨石进行撞击激活内核和释放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等等,这仅仅是第一步。
第一步需要的时间,既然是他在模拟空间内亲自动手,需要的时间恐怕也在十年以上。
而第一步完成后,后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重新排放,大气层厚度增加,臭氧层形成
光是对大气的改造,需要的时间韩元无法计算。
如果按照自然进化来看,地球花了三千万年。
就算火星比地球小,但这个年份也不会减少多少。
尽管人工干预可以大大的加快这一进程,可需要的年份依旧不会少到哪里去。
大气的改造是最难的一步。
已经适应了地球环境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对于环境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不管是人也好,还是动物也好,生活的生态圈都要维持在一个相对安稳的区域。
浏览了一下探测设备传递回来的火星数据后,韩元暂时放下了对火星改造的思考。
这不仅是一项耗时漫长的工程,前期的数据计算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现在还是先完成宇宙飞船的验收比较好。
从驾驶层出发,韩元一路向上,将六个子舱全都浏览了一遍,虽然子舱的面积只有核心舱的二分之一大小,但实际上,每个子舱的直径都达到了一百二十米,其体积比航天飞机要更大。
如果将子舱单独拆下来,它的形状和电视电影网络报道中的那些圆形UFO其实挺像的。
而在核心舱的底层,直播间里面的观众看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磁场反重力引擎。
当然,因为引擎的体积很大,拍摄装备能拍摄到的紧紧是一部分U型。
实际上,磁场反重力引擎的整体结构和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有些像,两者都是圆形结构的。
和我猜的一样,这反重力引擎是圆形的。
从外观看,和主播之前修的那个粒子对撞机有点像的感觉。
我更好奇这东西的运行机制。
讲实话,如果是在几年前,有人跟我说他研究出了反重力引擎,我一定会耍他一巴掌让他滚回去重新学习高中物理,但现在,我只想说,除了反重力,还有什么都放出来吧!我扛得住!
不是反重力,是磁场反重力,这和反重力是两个概念,反重力那是反引力,反引力需要反物质才能实现,这个是利用磁场来对抗重力的。
楼上的你又懂了。
其实磁场反重力在我们这边也有的研究的,我记得米国佬之前弄出来的那个什么飞行器就是用的一种离子反重力推动器。
那个早就被证实是谣言了。
主播能讲一下这引擎的机制不,我挺好奇的。
同好奇1
移动:电信给了你多少好处费?为什么不是10086?
直播间内,好奇这种磁场反重力引擎机制的人很多,不仅仅是各国的专家,大部分的普通人同样好奇。
毕竟反重力这个词实在太出名了。
看着这些弹幕,韩元笑了笑,道:“那我大致的聊一下。”
“磁场反重力和传统意义上的反重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的反重力引擎是以负质量的设想为基础建立的。”
“而磁场反重力,则是利用一种特殊的磁场来对抗重力,并为飞行器提供升力和动力。它建立的基础在‘磁力泵理论’和‘引力的动态理论’这两种理论基础上。”
顿了顿,韩元接着道:“先说说磁力泵理论。”
“磁力泵叫做磁力驱动泵,是早期水泵领域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将永磁联轴的工作原理应用于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