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八百分之一。
毕竟火星本身的质量也不大,太大的卫星它根本就束缚不住。
像地球这种,卫星质量能达到本体星球八十分之一的,在整个宇宙中都罕见。
而八十到九十万亿吨的卫星,在太阳系内有不少,韩元翻阅了一下脑海中的知识信息,找到了一颗相当合适。
那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陨石带中的最大的小行星。
谷神星。
谷神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小行星带中的矮行星。
其质量是9.45×1020千克,也就是94.5万亿吨。
这个重量的谷神星如果成为火星的卫星的话,其引力可以当成一个混合器作用于火星的核心,这样可以再次融化并启动火星的休眠核心,从而启动火星磁场。
最关键的是,谷神星距离火星并不是很远。
当然,如何将谷神星运送到火星周边让其成为火星的卫星是一个相当难的事情。
所以韩元将这个计划排到了第二位。
理论上来说,它也可行,但难题在于推动谷神星。
相比较之下,推动直径一公里的陨石可容易多了不是吗?
第三个其实和彻底改造火星没太大的关系。
方法是在太阳与火星之间的拉格朗日点上部署一个“磁极卫星”。
这是一个大功率的磁场发生器,能起到偏转太阳的高能粒子对火星大气的冲击,进而起到保护火星大气的作用。
这个方法理论上同样可行,但是这颗磁星究竟要多大功率才能达到偏转太阳风的地步,韩元还没算过。
因为需要的资料太多了。
至于第四个,就和改造火星没关系了。
方式是在居住区域创建一个人工磁场,通过科技手段,在可居住区域放置一个强大的电磁铁,进而产生磁场来保护殖民者免受太阳辐射的有害影响。
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很高,即便是没有他的技术支持,以各国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都可以实现。
但这种方法能改造的区域相当小。
所以目前看来,最合适的方法其实还是第一种,通过陨石撞击来激活火星的内核。
不过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仔细研究。
不过好在因为外太空探索任务支链任务三‘星系资料收集’任务的关系,太阳系内的各大星球资料,凡是能排的上号的,基本上都收集的差不多了。
去年和今年往天上一打一打的砸的多功能探测卫星可不是吃白饭的。
特别是火星这种距离地球比较近的,那些探测卫星都围绕着它们转了一年多了。
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相当齐全,依据这些资料信息和后面发射上去的那些探测器探测到的数据,他可以给火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据模型。
通过这个数据模型,可以对火星进行陨石撞击的模拟操作,这样可以相对精准的撞击数据。
而在完成这些模拟撞击后,韩元会想办法来一次实战,想办法捕获一颗陨石,完成对火星的实际撞击,进而确认真实情况,确认陨石撞击是否能牵引内核,查看火星地壳的组织结构损伤等。
毕竟陨石撞击能牵引动火星的内核只是理论上可行的一种办法。
至于实际情况具体怎么样,没有展开具体的测试前,谁也不知道。
实际测试完成后,之前的撞击计划也都会根据收集的撞击数据进行调整。
如果可行的话,后续韩元会将火星改造计划完整的编写出来。
改造后的火星,将是华国从陆地文明走向太空文明的第一个桥头堡。
不过不管怎么样,对火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