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迎战。
再次对敌,依旧惨烈。
联军似乎比前一次进攻更加无畏,甚至有种近乎疯狂的勇猛。
端木易见再继续这般下去,只怕城门不保。终于决定亲自上阵,领兵迎敌。
在城楼上下了最后一道死守的命令后,端木易从一名士兵手里要了把长剑,然后走下城楼。
城下,他已让其余的郑国兵马提前列好阵型。
这是无奈之举,也是无策之策。
走下城楼,端木易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列队整齐的郑国士兵,队伍前还多了几个不一样的身影。
公子忽、公子眚、公子婴以及公孙子都各自站在一架战车之上,持戟而立。
年少的公子婴身高甚至不到大戟的一半,而公孙子都身上也还带着伤。
这些公室宗亲们一个个面无惧色,屹然挺立,等着和端木易共赴这场生死之战。
“各位公子们,此战九死一生,你们真的要去吗?”端木易看着这些年轻甚至年幼的孩子,于心不忍地问道。
公子忽作为老大,代表众人慷慨应道“我等既为公子公孙,如今都城危在旦夕,又岂可贪生怕死?先生本非郑人,却为郑国而战,我等又岂能不随先生一起,出生入死?!我郑国男儿,今日当战!”
公子忽话音刚落,众公子公孙以及身后兵马齐声高呼道“当战!当战!当战!”
豪气干云的呼和声激荡了每个郑国将士的心胸。
战士长存必死之志,男儿素怀无惧之魂。
端木易也被这豪言壮语所折服,他看着这些大好男儿,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恰在此时,一架战车从一旁驶出,停在端木易面前。
车后空空如也,显是为端木易准备。端木易等上车驾,才发现前面驾车之人,竟然是未在战列的公子突。
“二公子,这……”驾车之人远比车上战士更加凶险,端木易担心公子突驾车会有所不测。
公子突却毫不犹豫地答道“先生放心迎战,我定当全力以赴,带先生凯旋而归!”
端木易见公子突目光坚定,斗志昂扬,又见每一个郑国将士脸上也都一样。
必胜的信念让端木易也坚定了信心,他登上战车,传下军令。气势豪迈,语声铿锵。
一句“开门迎敌!”之后,东城门敞开,将士们奔赴战场。
战车冲出,步兵涌上。
两军交战,长刀所向。
联军兵马攻城若狂,郑国将士殊死抵抗。
奔出城车马粼粼尘飞扬,闯出阵剑戟森森汗凝裳。
蔽日黄沙迎风起,遮天赤血乘云上。
伏尸百万填深堑,折戟三千戍高墙。
两军越战越是悲壮,越战越是激昂。
很快郑军倾城而出,东门闭。
联军退却半里,兵合围。
出城死战的几千郑国将士,连同公子、公孙、端木易,一齐被万众联军包围。
几次突围无果后,郑军陷入绝境。
端木易看着联军逐渐缩小的包围圈,心中又是忧虑,又是心惊。
如此一来,历史岂非被改写?这似乎与他一直以来坚守的信条相悖。可若是历史没错的话,这般地步,又如何迎来转机。
正在所有郑国将士抱起必死的决心,准备慷慨一战的时候。
竟然真的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动。
联军再一次撤退了。
这些包围了郑军的联军士兵,带着不甘,含泪撤退。
触手可及的胜利,就这样没了。
绝处逢生的郑国兵马先是瞠目结舌,随后喜极而泣。
看着绝尘而去的联军队伍,郑国将士心有余悸,没有人主张追击,也没有人主张回城。
直到联军的队伍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