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 叠层器件,双倍的“快乐”(求订阅)(5 / 8)

头摸索一遍,消耗的时间成本会非常的高,何况那个时候,主要在优化传输层的结构,如果换了新的有效层体系,参照物就变了。

总的来说,做叠层器件的时候,需要构建一个叠层器件阵列,一边是底电池有效层的厚度,另一边是顶电池有效层的厚度。

&n&n课题组发表的叠层器件文章的时候,看到他们将这个阵列表现为一个二维图谱,横坐标是顶电池有效层的厚度,纵坐标是底电池有效层的厚度,中间用颜色和等效率线标注出对应坐标点的器件效率。

&n&n他们还绘制了一些关于叠层器件效率的理论分析图谱。

这些图谱非常的直观,许秋决定同样将类似的方法应用在自己之后的文章当中。

其他人已经造好了的轮子,自然没有不用的道理。

周一,组会。

吴菲菲带领的钙钛矿团队首先汇报。

叠层器件的制备与优化开始正常运转,她们参照有机光伏那边的经验,对自己的工艺进行改良。

不过,因为上周许秋器件做的比较多,其他人抢不过他,像孙沃基本上都摸不到手套箱,所以钙钛矿团队上周加起来一共就只做了一批器件。

看到这个情况,魏兴思也在考虑要不要尽快搬迁实验室了,现在只有两个手套箱,实验资源确实有些紧张。

不过,想了想搬迁的难度,还是决定再等等看。

好在,钙钛矿虽然只有一批器件,但器件效率相较于之前提升的还不少,从8达到了9.6,算是实现了一个小突破。

另外,基于二维钙钛矿材料的半透明器件,吴菲菲基于8的效率,30的可见光平均透过率的结果,开始整理文章,目标期刊JMCA。

吴菲菲写文章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不到一周的时间,进度便达到了五成左右。

现在钙钛矿团队大体的分工,是孙沃带着两个本科生负责干活,吴菲菲负责写文章和指导实验,偶尔下场做一做实验。

有点像是许秋带领的有机光伏团队。

不过,两个团队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方面,吴菲菲的团队人数比较少,只有孙沃一个刚刚入学的硕士生,以及两个本科生,战斗力不足。

许秋这边有两个博士,一个博后,三个本科生,韩嘉莹虽然是本科生,但进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实力也不差,至少比孙沃强的多,加起来的战斗力估计是吴菲菲她们两倍都不止。

另一方面,吴菲菲她们当下的研究进展,难以在整个钙钛矿领域,或者细分的二维钙钛矿领域中处于领跑地位,而许秋现在基本上是走在了有机光伏领域的最前方。

这就导致吴菲菲她们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些边角料,只能看着别人吃肉,发CNS,自己勉勉强强喝口汤,文章的上限差不多也就是AM了,想发NC估计都有点困难。

同时,这也导致钙钛矿团队里的孙沃,基本上只能稳定拿二作,而有机光伏团队基本上人人都有机会发一区一作文章。

孙沃想要发一作的文章,必须自己找课题,因为吴菲菲自己的文章都不够发,不可能随便把课题给他的。

像孙沃之前发的那篇ACSAMI文章,已经算是吴菲菲半送给他的,后面他想发一作文章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但这对他一个刚刚入门的硕士生来说,属实有些困难。

当然,学校对硕士生的毕业要求只是一篇中文核心,现在孙沃有一篇SCI二区,哪怕魏兴思组里的要求严格一些,顺利毕业肯定是没什么问题了,倒也没太大的压力。

孙沃之前选择读研,虽然嘴上说是“看看自己适不适合科研”,其实是在“逃避就业”。

现在看来,搞科研好像还不如当时直接去就业呢。

不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