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兴起(5 / 6)

买宋 参见大总管 3787 字 3个月前

肆之有某物,又何论于购买也。

吾国侨商之旅外贸易者,以粤人为最多,势力亦以粤人为最盛。

粤人之营业思想,固较胜于他省人也。

这种将各种货物陈列展示出来,人们可以到市肆随意选购的开放式售货方法,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超市的雏形。

并且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主要以旗袍为主。

继续阅读

旗袍款式宽大,腰身为筒式,后来才逐渐变得窄小合身。

清代女装样式还包括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

清代的服饰融合了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有汉族的高领、大宽口袖、长裙、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可见明代的遗风。

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下穿宽口长裤,脚穿尖头花鞋。

而与这种服饰相匹配的是俗称“三寸金莲”的小脚,因为当时女子以小脚为美,所以她们从小就要裹小脚,以免嫁不出去。

这算是严重的封建礼教思想导致的审美变态。

这样的服饰特色,不仅为当时的广告宣传画所用,而且还影响到民初乃至当今的广告与文学创作。

清代江南地区的茶馆数量大增。

一些市镇本身规模并不大,但却有着数量众多的茶肆,一方面有着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茶馆、茶肆、茶店供人喝茶只是一个方面,它同时还具有传播信息、调停纠纷、娱乐、赌博、狎妓等多种作用。

各行各业客商均有相应的茶馆作为交流和交易场所。

.有些一时找不到生意的待雇匠人,也会带上工具,到茶馆来边听戏曲,边候雇主;专门从事揽活的经纪人也会到茶馆来“看货论价”。

茶馆的兴盛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沟通甚密,茶馆已经成了信息集散地,很多广告也是通过茶馆传播开去,这有点像是现在人们借助酒吧这种交流场所,传递信息,将重要的商业信息“广而告之”。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商业竞争,市井中人的命运也飘忽不定。

所以他们往往对占卜预言特别热衷,他们宁肯相信天命定数的“安排”。

特别是到了清朝后期,受封建思想严重禁锢的市民都比较麻木,没有了反抗精神。

市民们最丰富的知识来源就是市井中流行的大量俗话。

俗话中大量的谚语、俚语、惯用语、日常成语,不但能最简洁地表达思想情感,而且它本身就很典型地表述了劳动人民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

明清两代最大众化的市井文化是曲艺。

特别是城镇市井曲艺更加繁荣,曲艺这一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在市井中找到了生存空间。

曲艺演员有了相对安定的演出地;而市民也终于找到了一处文雅而有趣味的消闲去处。

正是商人与市民对戏曲这种市井文艺的热衷与需求,客观上导致了市井文艺的繁荣,也使曲艺演变成为固定的市井行业。

明清戏曲的昆山、余姚、海盐、戈阳四大声腔的产生,把元杂剧这种表演形式推向一个高峰。

但明初政府对官吏、士子、军人看戏的管束比较严格。

明代《国初纪事》说,明太祖设立富乐院,文武官吏、宫廷中的舍人不许入院,只许商贾出入。

于是戏剧娱乐更加商业化和市井化。

夜晚时分,戏园、茶楼就开始热闹起来,各色人等川流不息。

商贾对戏曲、杂耍之所以表现出浓厚兴趣,纵然有满足声色之好、消遣时光的原因,但同时也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