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中与西(3 / 5)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906 字 3个月前

法,扭转了中国传统的科学研究之风。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西学输入主要集中在地舆学、天文学、军事、科学方面。

明朝时期政府极其重视翻译与外事活动,明代接待外宾并配有翻译人员的官方机构是鸿胪寺,设卿及在右卿、左右寺丞等大小官职,总领其译事活动。

永乐年间1403—1424年,复设会同馆于北京,安顿外来使节。

正统六年1441年定为南北二馆,后称“四夷馆”即官方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校,培养口笔译人员,适应明政府对海外的诸蕃帮交往来。

明代翻译事业的发达,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通衢始于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之潮。

柳治徵称“利玛窦等之来也,一以传西方之宗教,一以传西方之学术”。

综观我国近代翻译史之进化。

可以看出西方科学技术之输入揭开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或者中国近代文化之序幕。

西方宗教的输入也为中国近年代文学史和思想史提供了另一新视界,着名科学家李约瑟说,这是西大文明向文化联系的最高范例。

明朝到了中期以后,统治阶级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民回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手工业和制造业,也都比以前有新的进步,由于学术界的儒士们谨守孔子之训“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轻视对实用技术的研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学术思想趋于衰微,相对于刚刚经历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革命的欧洲诸国明显落后,于是出现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渴求。

因此利代等,带来的西方之学术正好解此之渴。

而利玛窦的话,是意大利利马切拉塔城人,1568年入罗马学校,受宗教、数学、物理的教学,1571年成为耶酥会会士,立志赴东方传教,1582年来澳门学习汉语,取各利玛窦,字西泰。

次年,随罗明坚赴肇庆,并带来欧洲制造的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东西半球图等。

他感到要在中国传教,首先要得到皇帝的首肯,并得到上大夫阶层的合作。

他还将儒教的“仁”与义”与基督教的“泛爱”主义相结合,撰写《交友论》,因此赢得多位封建士大夫的信任。

继续阅读

他于1601年买通宦官马堂,到北京觐见神宗,并献上报时自鸣钟、万国图志、西琴、天主图像、珍珠镶嵌的十字架、三棱玻璃柱等贡品。

神宗大悦,“嘉其远来,假馆授粲,给赐优厚”。

在明末学界上,兴起一反动之势力,革新之兴味,梁启超在《中国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指出:“明末有一场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书特书者,日欧洲历算学之输入”。

另一方面,他还首创了中西结合翻译介绍西方科技文献的历史,并着《勾股义》、《圆容较义》、《测量法义》、《万国舆图》。

他曾与当时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前六卷,梁启超称此书“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

此外,他还第一个把四书译成拉丁文,第一个采用拉丁文为汉语注音,并与罗明坚合作编写了第一部《葡华字典》。

他在中国居住十多年,1610年5月11日病逝,并“赐葬”北京。

他在中国的几十年所写的笔记和书信结集编成《中国札记》、《中国书简》为西方了解中国提供了宝贵资料。

明代科技翻译的政治条件明代困扰着人们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历法。

当时通用的历法《大统历》,数据和计算方根据元代郭守敬编的《授时历》1280因长期沿用,常常因计算不准出错误。

当时采用的另一种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