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以夷制夷(2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611 字 3个月前

的存在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明代广西土司制度是明朝廷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流官统治有困难而采取的政治措施。

因此,这种政治制度在建立之初,地方土司与中央王朝这一对矛盾一直都在此消彼长之中。

地方土司的势力越是强大,中央就越难对其进行控制,地方土司的叛乱时有发生。

如岑猛之乱,从正德十三年开始,到嘉靖五年为止,历时达九年之久,是明代广西土官叛乱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危害最深的一次。

嘉靖五年1526年明朝廷派都督御史姚镆等人率领官兵8万,分路围剿,打死岑猛的长子岑邦彦,岑猛被归顺知州岑璋所杀,岑猛之乱乃平。

另外,各土司之间由于利益冲突而仇杀成风,也严重破坏了地方的稳定。

以及在经济生活方面,土司地区与汉族聚居区相隔,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难以在土司地区运用,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土司统治地区,广大农民对土司的人身依附关系极为强烈,广大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能随意流动,广大农民没有人身自由。

而土司实际上就是权倾一方的“土皇帝”,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残酷的剥削当地土民,对当地的土民随意进行屠杀。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土司之间的仇杀成风,不仅使人民生命遭到大量杀戮,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也使得原本落后的土司统治区经济生产更加落后。

不仅如此,由于土司制度存在大量旧制度的残余,使得土司地区社会制度的改革发展很缓慢。

中原地区的教育礼法制度在这里发展甚微,广大土民思想意识受到压抑。

经济的落后,贫苦的生活,繁重的徭役,使得农民与土司的矛盾不断激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因此随着明代广西土司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矛盾也随之暴露出来。

表现突出的社会矛盾主要有三种:第一,土司与中央朝廷之间的矛盾;第二,各土司之间和土司官族内部的矛盾;第三,广大民众与当地土司、中央朝廷的矛盾。

这些矛盾往往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特别是各土司之间和土司官族内部的矛盾更为复杂多变。

所有这些矛盾,都足以说明当时广西土司地区确实存在着相当多的不稳定因素。

像是土司与中央朝廷之间的矛盾。

中央朝廷与土司之间在权利分配上始终存在矛盾,在统一与割据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土司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使封建朝廷对土司地区的控制趋于严密,中央朝廷假手于土官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意旨得以实现。

但在土司制度下,大小土司头目,各在自己的辖境内拥有统兵治民的大权,且世代承袭,无异于大小土皇帝。

他们之间为争夺袭位和财物,扩展自己的地盘,经常兵戎相见,杀伐无时。

当他们的势力强大到可以聚兵抗命时,便不服从明中央的管束,甚至举兵叛乱,僭号称王。

明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广西土司的管辖和控制,采取了许多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条:

1、在土司统治区内设置“流官吏”,名义上是以流官吏来辅佐土司,实际上是用流官来监督和控制土司。

如桂西左右江一带的土州县,明朝廷都设置了“流官吏”来监督土官,结果土司不服管束,加深了土司与流官之间的矛盾。

2、对统治区域较小的土司,明朝廷进行了一些调整,即将部分土州、县、峒进行省并。

如洪武年间,“并那入地,为那地州,授罗黄貌袭土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