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南归以成功名”的理由使宋高宗相信他是真心归顺南宋,被授予了迪功郎浙西帅司准备差遣的职务。
继续阅读!
到了隆兴初元(1163年)三月,濠梁奏北方游手万余人应募,朝廷打算让这批人去营田。
刘蕴古听说后自请亲自训练这批人,而不是让他们在田地间老去。
左揆陈文正、参预张忠定、同知辛弃疾都同意他的看法,唯独宰相史浩不同意,认为刘蕴古“是必奸人,来为敌间,国家堤防稍密,不得施其伎,欲姑以此万人藉手反国耳”。
但可惜当时没有人赞同史浩的观点。
直到数年后,刘蕴古私自派遣仆人骆昂被归,被人告发。
所查获的骆昂携带的家信均是刘蕴古刺探出的朝廷机密。
自此,刘蕴古的真实身份才大白于天下。
乾道元年(1165年),“归正人、右通直郎刘藴古,坐以军器法式送北境,伏诛”。
其实早在刘蕴古刚被封官时,就已经有人怀疑其真实身份了。
在钱塘吴山上有座伍员祠,曾有富人捐资做了一块匾额,非常奢华。
刘蕴古刚到那,就把匾额换成了新的,并在新匾额上刻了他的官位姓名。
众人不解其意,只有右武大夫魏仲昌断定这是刘蕴古和其他金国间谍联系的一种方法,“是不难晓。他人之归正者,侥幸官爵金帛而已。藴古则真细作也。夫谍之入境,不止一人。榜其名所以示踵至者,欲其知已至耳。”
当时人都不信,直到刘蕴古事发,才感慨魏仲昌的先见之明。
刘蕴古只是金国向南宋派遣的间谍之一,除他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间谍潜伏在南宋,正如魏仲昌所言“夫谍之入境,不止一人”。
刘蕴古最终被抓获,只是南宋反间谍工作的其中一次胜利。
对于那些尚未暴露身份和准备潜入的间谍,南宋政府如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反间谍措施,那么国家机密对于敌对国而言将不再是秘密。
因此面对外国间谍的破坏行为,宋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自身情报的外泄,打击、收捕外国间谍。
比如对边塞交通的管理。
宋朝反间谍行动的第一个重点是对沿边交通和边境进出人员的管理。
宋朝边邻数敌国,除与吐蕃、大理政权能较为稳定的和睦共处外,与辽、夏、金和元等国时有战事,双方之间的间谍战更是从未停息过。
防止敌方间谍窃取机要情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将间谍的脚步阻挡在国门之外和扼杀间谍将情报带出的可能性。
因此,宋朝对于缘边交通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任务也更加艰巨。
宋朝除在边境设置堡寨、河塘、方田、林木及利用自然山、河作为屏障外,还重视对缘边进出境人员的限制与约束。
还有交通管制。
宋朝虽然在沿边的各交通要道都设有关卡,但这并不能阻止外国间谍的进入,隐蔽的小路间道同样可以为间谍进入宋朝提供方便,显然宋朝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多次下诏填补边塞道路空隙。
例如景德二年(1005年),曾任钤辖的张耆言:辽国“云、应、蔚、朔四郡,间遣人持文移至代州,非觇边虚实,即欲习知道里,宜尽窒诸间道,独留土石谷土磴路以示设险。”真宗从之。
以及宝元二年(1039年),河北缘边安抚司于界河百万涡寨下至海口泥姑寨空隙处,增置巡铺。
这也起着防止间谍渗入的作用。
康定元年(1040年),枢密院请下缘边部署司,应山险处,并沟堑以绝奸细出入之路。
还有就是禁止本朝人、外国人随意出入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