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科举考试之武举(二)(3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103 字 3个月前

名左右;弘治年间的武举录取名额,不过十五名到三十名左右。

明朝武举制度的成熟阶,是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至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的四十年间。

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明武宗诏令武科考试结束,自己将在是府赐宴武举人,该宴就赐宴中府,称“会武宴”,此举,开明代武举赐宴的先河。

正德三年(1508年),明朝兵部出台了《武举条格》,进一步完善了《武举法》。

武举制度也发展成了乡试、会试两级考试制度。

像是前文说过的,武宗朝的武举人许泰,是大明朝现有史料可考的武举人中,官职最高(左都督)的一个,也是唯一被皇帝收为义子、唯一被赐国姓(朱)、唯一被封爵(安边伯,永定伯)的一个。

明武宗朱厚照重视武学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是武科发展又迈了一个大台阶。

嘉靖年间“倭患”大炽,时代呼唤名将,这个背景下,武举人俞大猷在抗倭战争中脱颖而出。

俞大猷是嘉靖十四年的武举人,武功高强,曾到少林寺踢馆,横扫少林寺僧众。

在抗倭战场上,俞大猷手刃倭寇无数,《明史》称“老成宿将以俞大猷称首。”

此外,朱先、郭周、张景安、朱平、姚清等抗倭英雄都是从武科场上走出来的杰出人材。

到了万历后期,辽东女真兴起,在辽东战场上,同样涌现出了许多武举出身的英雄人物。

其中最着名的是在浑河血战中壮烈殉国的童仲揆。

该战,童仲揆和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带领三千浙兵以鸳鸯阵式对抗四万后金骑兵,从中午苦战到黄昏,最后仅剩下几十人。

童仲揆两臂有千钧之力,身负万夫不当之勇,本来是有能力杀出一条血路逃生的,但他和戚金抱定了以身报国的信念,力尽矢竭,手杀十七人,最后死于后金兵的乱箭之下。

清人称此战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明人则称此战:“至今凛凛有生气。”

另一个名叫张神武的武举人表现也可歌可泣。

当张神武听说辽阳有急,便带领二百四十余亲丁驰赴辽阳。

到了广宁,巡抚薛国用告诉他,辽阳已失,不必再去。

张神武却不顾劝阻,慨然而往,薛国用对他说:“凭你这两百人能够歼灭敌吗?”

张神武答:“不能,只能死战!”

就这样,张神武与他手下的二百四十名勇士在辽阳城外与后金骑兵浴血恶战,尽殁于阵。

登莱总兵张可大也是武举出身,孔有德叛明降清,张可大力战失败,亲手杀死全家老小,自己投缳自尽。

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崇祯四年1631年,求贤若渴的崇祯皇帝“锐意重武”,正式出台了明朝武举的殿试。

至此,明朝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武举乡试、会试、殿试考试体系,与文科举并重。

崇祯皇帝亲执殿试,钦定能使重100斤大刀的王来聘为武状元,授副总兵之职。

王来聘,也就成为了明朝一百八十年武举科第一位武状元。

受命副总兵之时,王来聘感动得泣不成声,说:“皇上如此重视武人,就是希望我等效命疆场。我等不捐躯杀贼,何以报答皇上隆恩?!”

孔有德涂炭登州之时,王来聘率先登城,不幸中箭,壮烈牺牲。

可惜,明朝的武举制度虽然已走上了巅峰,但明朝的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

像是崇祯十四年,崇祯皇帝下诏开“奇谋异勇科”。

可诏虽下,却无应考者,崇祯十五年,又一次下诏,欲挑选“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