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裔飞鹰族人。
而殷福布族人则改为乌兔族人。随着王丁在阿兹特克帝国和尤卡坦半岛活动,异常大方的王丁带着魏国探险到处宣扬“阿兹特克人和殷福布族人是大魏殷商遗民,是大魏同宗同源的族人,任何试探进攻殷福布人或阿兹特克人,都视为大魏帝国的敌人。”
然而,真有不开眼的人,与阿兹特克帝国南方霸主蒂卡尔帝国关系较好的契契梅克就不信心,他们一支约百人的狩猎队进入了阿兹特克帝国东南部的科拉科潘人的领地,与其科拉科潘人发生的战斗。
王丁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二话没有组织阿兹特克人和殷福布人勇士共一千余人在魏国探险护卫队一百五十人的带领下,急行军五百余里,杀进契契梅克的领地。直接把这个拥有两千余人的部落给消灭了。按照阿兹特克人的传统,所有的战俘统统用来祭司神灵,妇孺都成了战利品,被迅速瓜分。
在经过契契梅克事件之后,阿兹特克周边部落顿时大震。世界民族之林,向来都是物竟天择,强者为尊。在魏国探险队的一力促成下,阿兹特克帝国与殷福布族结成同盟。大有谁敢不服就揍谁的架势。就连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的蒂卡尔人也装聋作哑。这让这些小部落也声称,他们也是殷商遗民,和魏国人同宗同源。
这种浅演民族有一个特征,就是统治阶层号称是什么族,其族民也就被冠以某族的名号,而且经过一二代人以后便会形成自我认同,不过这种自我认同又十分脆弱,要是再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征服者,统治个几十年后,同样血脉的人又会变成虽外一个民族。王丁却不管不顾这些问题,这些愿意归附的民族,统统称为华夏殷商遗民。
黄帝纪元四七九八年六月,王丁携带大量美洲农作物种子,装载阿兹特克、殷福布、科拉科潘等三十九部族代表共一百八十三,满载而归,踏上归程。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被人们接受都需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特别是魏国的蒸汽机火车,在魏国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怪物。然而,渐渐的这个拥有着“怪物”称号的蒸汽机火车开始被人们接受,并认可。
魏国第一条铁路通车是从不其至邺城的铁路,这条铁路全程六百八十三公里。即使是魏国目前载重辆最大的六轮马车,满载货物运输量是三万斤约合十五吨。可是这样的一辆马车从不其至邺城也需要六天半的时间。同样为六轮载客马车,可以搭载十六个人,三天时间抵达邺城。
可是火车却大大不一样了,魏国目前输出功率最大的蒸汽机火车可以拉动二十五节火车超标准厢,每节车厢可以载重四十吨。就是足足一千吨。一千吨相当于魏国最大的载重型六轮马车六百多辆的运输量。至于速度则更加快了,货运火车除了沿途需要加水和燃煤,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最多十个时辰就可以抵达邺城。
火车的优势一下子震撼了所有知道火车的魏国人,这下无论官员还是商贾都对火车青睐有加。一个火车头可以拉动一千吨货物,如果用来运输粮食,一列火车就可以一次性运输二十万石粮食,即使邺城拥有百万人口,也足够邺城人吃上足足二十天。采取火车运输还可以减少沿途的消耗,要知道如果采取六百多辆载重型马车,就需要配备将近两千名车夫,三千多匹骏马、两万多匹备用骏马。事实上一次运输下来,光骏马所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小数目。
可是火车却没有这个问题的担忧,火车一列火车只需要一百六十余人,其中一百二十人庞大的设备维修工,如果魏国的火车设备技术成熟以后,这个庞大的维修设工技术工人就可以大大减少。运输费用不足马车运载的一成,而运输效率却可以增加数百倍。
自从邺城通了火车之后,无论是来自江南或中南半岛的大米,还是南洋的香料,都是经过不其港转运,现在不其港距离火车站有四十余里的路程,现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