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土豆和红薯虽然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之一,但是他们并没有学会种植,玉米倒是会种,可是耕种方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产量能高才怪。尽管来自美洲大陆的大自然馈赠非常丰富,但是饥饿威胁仍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柄利刃。
太阳神大祭司语气软了下来“我们不能背叛神灵!”
王丁道“你们的神灵不会怪罪你们的,因为你们的神灵其实我们的神灵都是一体的,你们从华夏迁徙而来,神灵同样远离故土,即使是神灵他们也想着回家。你们难道就不想返回故土,去看看我们共同的老家吗?”
王丁相信,此时的大魏,对于这个处于奴隶制时期的阿兹特克人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对于越是原始的群体文明的吸引力越大。只要这些人愿意跟着王丁返回魏国,他们一定会被魏国的华夏文明给融合掉。
世上事,不过一个利字。阿兹特克帝国并入大魏,很显然他们会失去自主权,宁为鸡首莫为牛后的道理让特拉洛克等人非常不情愿。但是和魏国交恶,代价也非常高。在王丁口中,魏国拥有一万阿兹特克帝国那么大,人口比他们也多万倍。现在他们能过来三艘船几百人,来日肯定过来百千艘,也并非没有可能。一旦魏国人大举而来,绝对不会这么客气。
况且,并入魏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魏国强大,可以保护他们,不受欺负。魏国富足,可以让他们过好日子。魏国先进,可以制造精美的器皿和坚固的甲胄,还有精美的衣服美味的食物。
特拉洛克也在反复考虑之中,在世袭制度产生之前的禅让制度,每一个首领都无一例外,都是德高望众之辈。作为一个品德高的人,他们通常都不会太自私。即使损害的是他们几个人的利益,却可以惠及整个帝国所有百姓。熟轻熟重,其实非常好选择。
在魏国胡萝卜加大棒的威慑下,特拉洛克选择的妥协。最终压跨他的还是因为殷福布族人的出现,殷福布族人反复追问王丁等人是不是来自天国。王丁告诉他“他们来自天朝上国大魏!”殷福布人告诉王丁他们是殷人。特拉洛克一听这话急了,魏国人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就是为了寻找他们的族人,带着他们的族人过上好日子。殷福布族他也听上过,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部落。全族老弱加在一起不足千人。如果魏国人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了殷福布人,可就没有他们阿兹特克人什么事了。
特拉洛克道“我们也是殷人后裔!”
听到特拉洛克承认,王丁笑开了花。接下来王丁就在阿兹特克帝国和殷福布族中开展编户工作。在这个时候,其实阿兹特克帝国是采取的那种非常粗放的管理方式,他们建立了城市,只在意城市里的一切,对于城邦之外,几乎不管不问。阿兹特克帝国与特斯科科、特拉科潘两大部落,慢慢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也可以视同阿兹特克帝国的一部分。阿兹特克帝国名义上的领土也不算小,东西两面几乎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
领土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王丁的意思是,只要是阿兹特克人和特斯科科人、特拉科潘人所到达过的地方,都是其领地。现在没有能力夺回来,以后再说。反正魏国最不缺少的就是凶悍的勇士。至于人口,阿兹特克帝国拥有五十九个大小城邦,二百余万人口。经过调查,王丁悲哀的发现,阿兹特克人根本不在意血统,特别是与特斯科科人和特拉科潘人通婚的现象非常普通。
用一句不好听的话说,阿兹特克人就是一个杂种民族,几乎八成以上的百姓都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血统。其本人是阿兹特克人,其祖父就是科拉科潘人,其曾祖就是特欺科科人。甚至很多人都说不出自己是什么血统。
王丁这才发现,其实阿兹特克就像当初秦末年汉初一样,无论是秦人、或是燕人、再或者是楚人,都可以统一称为汉人。为了方便省事,王丁在整编户籍的时候,统一定义为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