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 更进一步(2 / 4)

狩猎好莱坞 贾思特杜 2399 字 3个月前

边的服装工厂与中国一些企业达成的面料进口合作等等。

甚至这边一些工厂还专门从中国雇佣了不少高层管理人员,生产营销等各方面都有涉及。没办法,还带着浓重苏联气息的东欧地区实在缺少相关人才,而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0年,对此倒是有不少积累。

这其实也是罗夫诺帮核心如此重视这次的高管进修班的原因。

无论如何,终究还是自己人用起来更顺手。

再说科尔科什科刚刚结束的中国之行,这次却不一样,没有招商合作之类的安排。

因为里夫尼暂时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留给外来企业。

人不缺。

但,诸如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资源,都只能勉强支撑罗夫诺地区现有格局的发展。

当然优先供给自身。

罗夫诺帮为此还主动推掉了不少在外人看来非常优质的项目。

就在10月份,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就派了考察团来里夫尼,希望能在这边建造汽车工厂,为此基辅当局亲自给予了关注。

末了这边还是只能婉拒。

首先是汽车这种重工产业与里夫尼轻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不符。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太耗资源。

如果真在里夫尼建造一座汽车工厂,别说对基础设施资源的大量消耗,甚至连这边的人才资源,都会被大众的汽车工厂掐尖。

这不是罗夫诺帮愿意看到的。

事情还没结束。

里夫尼这边婉拒之后,基辅当局却是非常热切地开出了挽留条件,无论是基辅,还是东部的顿涅茨克工业重镇,亦或南部靠海交通便利的敖德萨,大众可以任选,显然基辅当局也明白一座汽车工厂带动周边产业链之后可以形成的庞大经济效益。

结果是大众全都没看上。

要说起来,乌克兰东南部,其实还是有一定汽车产业基础的,反而是罗夫诺州这边,几乎是一穷二白,正常情况下,大众选择在里夫尼建造汽车工厂,而不是其他工业繁华区,实在有违常理。

大众当然不傻。

东欧地区,现在可以说是什么都便宜,按照资本天然寻求低成本的道理,这些年本应该随着大量资本流入快速发展起来。

为何没能如此?

关键还是一点,营商环境。

政治动荡、治安崩坏、基础设施破败等等,任何一项,都会抑制资本的流入,而现在的东欧,这些基本占全。

还玩个毛线。

哪怕有国家当局的直接支持,小鬼难缠这种道理,全世界都一样。

因此,大众汽车希望在里夫尼建厂,唯一看好的就是里夫尼在维斯特洛体系控制下绝佳的营商环境。

良好的外在环境打底,哪怕本地区没有汽车行业基础,拥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也能从工业基础并不算弱的乌克兰其他区域把需要的人才和配件体系搭建起来。

关键就是能好好做生意。

可惜里夫尼没那么多资源给大众,其他地区,10亿美元级别的项目投资,前景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大众也真不敢去。对于家大业大的大众集团而言,10亿美元打了水漂还在其次,不会伤筋动骨,关键是生产计划如果被打乱,损失可就不是10亿美元能计算的了。

酒会持续到下午两点。

工作安排缘故,抽时间过来捧场的一干罗夫诺帮核心基本都提前离开,掌握着罗夫诺帮最核心奥尔德克公司的谢尔盖·科莫罗夫就是如此。

时间才刚过下午一点钟,科莫罗夫就离开了酒会,赶往市中心的里夫尼火车站。

对于里夫尼的铁路系统,罗夫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