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吐蕃的末日(上)(1 / 4)

盛唐太师 tx程志 4418 字 2020-04-23

第三二八章吐蕃的末日(上)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吾往矣。

这代表着一种精神。其实这也是政治家与政客之间最大的区别。娘·芒布杰尚囊是吐蕃大论,是吐蕃统一的缔造者,他也是一个爱国者,他挚爱着吐蕃这个国家。

虽然处于敌对的两方,杨天保也非常倾佩他的勇气。

因为,杨天保知道娘·芒布杰尚囊肯定是看出来了唐朝的真正优势,此消彼长,吐蕃在失去高原反应这个带着神话色彩的保护伞之后,就注定着悲剧。

唐朝的新军建设事实上已经获得成功,哪怕杨天保的河源军,包括李靖麾下统领的七军全军覆没,但是他们却验证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观点。

吐蕃绝对不是什么吐蕃天佑之地,大唐的兵马也可以抵达,只不过需要一定的适应性训练,前提条件是,唐朝必须拥有青海这个跳板。

李世民利用吐谷浑之战,大败吐谷浑。而当时征讨吐谷浑的精锐部队,全部留在了陇右,经过了一年多的适应性训练,他们已经可以承受高原反应,当然,其实也有很多人有些不适应,最明显的是唐军的弩手,在关中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连续发射两壶箭,可是在陇右,他们却做不到,如果不是杨天保改造了弩机的滑轮机构,以及改造了弩机的装填和上弦方式,他们很可能会像历史一样,被打得信心全无。

唐朝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人口和物资,就算这五万人马全军覆没,唐军最多半个之内也可以拉出十万大军,重新填补陇右的空白。

但是,吐蕃却没有这个优势,他们损失五万人,倒不是大问题,可是损失十数万匹战马,至少在两三年内恢复不过来。

别看吐蕃是陇右都督府五六倍,可是他们却没有陇右膏腴之地,也没有陇右马场可以养活更多的战马,更何况,大唐不止拥有陇右、还是河北、还有河东还有辽东,到处都是养马之地。

娘·芒布杰尚囊看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为了赌上吐蕃的国运,哪怕把孙波茹一个茹的兵马全部拼光,也要把唐军给拖死。希望用李靖麾下五万大军的失败,打消李世民与吐蕃争雄的心思。

所以他明知必败,还是去做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这就是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历史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常申凯,比如张少帅,他就背了一个替常申凯不抵抗命令的“黑锅”,关键是历史还对其进行了盖棺定论。

其实,这个黑锅背得很冤枉,当然,以老程看来,不是少帅替常申凯背锅,而是常申凯替少帅背锅。

作为一个政治家,政治理念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行事脉络。常申凯的一贯作风就是消灭军阀,试图恢复中央统治。比如在历次围剿战争中,中央军抵达哪里,就清除地方军阀。东北军当时是国内最大的军阀,拥有着绝对挑战黄埔系的实力的本钱。

东北抵抗的情况下,中央军可以明正言顺进入东北,控制东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但是呢,少帅是一个聪明人,他不抵抗,他非常清楚,拥有三十万东北军,是他的唯一底气,没有东北区,他就是失去西北的冯玉祥,挂名而已。

当然,还有袁世凯。对于影片及教科书中所称,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美梦,签署“二十一条”,老程表示质疑,日本其实是不想中国出现政治强人,想通过此事把袁世凯搞臭。后来袁世凯称帝只是为了挽回威信。039二十一条039和袁世凯称帝有间接联系,没有直接联系。

如果他真是卖国贼,真正与日本签订了卖国二十一条,日本人会看着他下台?孙大炮失败多少次,日本人可以一次又一次扶持他,反观袁世凯呢?北洋六镇可以当时东北亚陆国强军,然而,历史没有那么如果。

娘·芒布杰尚囊带着孙波茹的四万余骑兵向唐军发起决死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