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杨恭仁复相(2 / 3)

盛唐太师 tx程志 3978 字 2020-04-23

“臣知道。”

a a a a 李世民一脸的困惑和苦恼的道“他为何要辞职,你知道么?”

a a a a 杨恭仁淡淡的道“臣知道!”

a a a a 李世民瞪大眼的道“什么原因?”

a a a a “武德年间,他曾向太上皇谏言,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废黜。而且性格刚烈,若对他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与愤郁。一旦让染上难以测知的疾病,陛下后悔都来不及……”杨恭仁说道“然,时隔不足一月,陛下……发动玄武门之变,事实上证明,他陈叔达有眼无珠,身为宰辅,不能为主上分忧,他有何面目向陛下邀赏?只是怕天下人非议而已!”

a a a a 李世民点点头,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然而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豆卢宽担任礼部尚书,不能为朕分忧,朕命卿为礼部尚书,参预朝政,你以为如何?也要像陈叔达一样拒绝吗?”

a a a a 礼部原来在科举制度没有实施之前,只是掌握着礼仪,祭祀、祭享、主客(相当于外部)、精膳(相当于国宾馆)的功能,可以说是个人都可以担任,这本身就是一个迎来送往的活计。可是,随着科举制度划归礼部职司之内,那么礼部尚书的职责就更加重要了。

a a a a 这需要朝野承认的儒士,至少有名望的人担任。

a a a a 而豆卢宽是杨坚独孤皇后的外甥,也是李渊的外甥,李世民的表哥,然而,他只是皇亲,在仕林间既没有名望,也不通经籍。

a a a a 由他主持为朝廷选材的科举考试,天下人不信服。李世民就了产生替换掉豆卢宽这个表兄的意思,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当初支持他的陈叔达。

a a a a 可是被陈叔达婉拒了,然而礼部尚书却必须知礼,而且不是读几本就可以的,至少门第、声望要匹配。

a a a a 杨恭仁听到这话,不喜不怒,不惊不诧,反应非常平淡的说道“臣没有拒绝的理由,也没有拒绝的愿望,因此,臣领命!”

a a a a 杨恭仁的话倒让李世民感觉意外,他原本以为杨恭仁会扭捏一番,三拒三请呢,他的眉毛一挑笑道“你就不怕,成为众矢之的,遭人嫉恨么?”

a a a a 杨恭仁笑了笑道“臣出仕的目的,本就是来为天下苍生做事的,若是连一点世人的怨恨责骂,都担当不起,又怎能担当起天下苍生的福祉呢?”

a a a a 李世民拍案而起,连连点头道“说得好!说得好!你是条汉子!朕现在就下诏,由你接替叔达,参预朝政,任礼部尚书之职。”

a a a a 杨恭仁被呛得咳嗽了一声,赶忙一稽道“陛下,不可!”

a a a a 李世民愣住了不解的问道“为何?”

a a a a 杨恭仁解释道“臣并不是害怕担当责任,而是因为,礼部职责秉重,而参预朝政乃是处置军国庶政的事务繁钜之位,不可兼任!”

a a a a 杨恭仁的话,李世民听出味道来了。礼部主持选官,按照科举制度出来的规则,新科进士都要拜礼部尚书为师,作为礼部尚书,很容易做到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如果再让礼部尚书入政事堂担任相国,很容易排挤其他各个相国,形成政事堂一家独大。

a a a a 大唐立国以来,门下政事堂各个相国,均没开礼部尚书入阁的先例,如果杨恭仁开了这个口子,很容易给后世留下不好的先例。

a a a a 李世民皱起眉头道“为何不可?”

a a a a 杨恭仁解释道“参预朝政乃,总理国事的关键之位,必须要有地方官经验,臣可担任参预朝政一职,或礼部尚书,但不可以礼部尚书、参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