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方位介入(2 / 4)

船厂、海汉银行沟通好,打算向北越推出军备贸易专项贷款,以北越沿海地区的几个租界的永久归属权为抵押,由海汉银行提供购船贷款。正好这次郑柞上门谈判,白克思也摩拳擦掌地准备好好地忽悠他一把。

“说到实际影响力这事,我也有话说。”宁崎看到几个武官系统的人讨论得热火朝天,当然也不愿被他们占去了全部风头。

“北越虽然是个军政府,但我们也不能只引进军人背景的短期留学生,应该效仿我们现在对大明的做法,让北越的达官显贵们把家里的子弟也送来这边接受我们的教育。当北越的整个社会上层对我们的看法趋向友善的时候,影响力自然而然就有了。”宁崎显然对此也早就打好了腹稿,不慌不忙地说道:“现在各级教育机构中本来就已经有留学生的编制,再增加一个招生对象也不会很麻烦,无非就是民政部门多一道审查登记的手续而已,但这样的做的好处却显而易见。”

“这个可以有。”陶东来对宁崎的建议十分赞同,连连点头道:“上半年就忙着打仗的事情了,化传播这一块的工作有所放松,现在趁着形势比较好,要抓紧时间把这个工作抓起来,最好是能把招收留学人员常态化,制度化。今后我们控制的地区肯定不止现在这一点,以后就可以把这套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海汉对外的化推广工作,成效比较明显的当属大明。在相关部门的运作之下,目前胜利港地区的教育机构已经接收了超过百名留学生,年龄段从七八岁到二十出头不等。其中绝大部分留学人员都是来自于跟海汉有商贸来往的各个商家,而这些人选择到三亚留学的目的大多也是为了日后能够学到海汉的各种独门生产技术,希望能将带回大明。

当然执委会并不担心这些生产技术外泄之后会给自家的生意带来竞争者,事实上被列入职业培训的生产项目基本都不太可能依靠手工作坊式来进行大规模生产,例如玻璃器之类,就算在大明境内能够仿制出来,其生产成本也根本无法降低到海汉现有的水平,想要跟海汉货争夺一线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教育部门则是希望通过这种职业培训,逐步培养出一些真正对海汉化感兴趣的留学人员,等这些人学成回到大明之后,就会成为海汉化的义务宣传员,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海汉统治区从事贸易、学习甚至定居。

“你们军方、化界都表态了,那我就代表工商界也简单说几句。”等众人讨论完宁崎提出的意见之后,施耐德也开口切入了话题:“我们和北越的贸易已经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了,有句讲句,我们对北越的贸易顺差的确太大了一点,有时候连我都感觉快要把北越给榨干了。北越现在能向我们出口的产很少,就只有粮食、木材、药材、皮毛等有限的几个种类,有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项目,比如木材、药材之类的粗加工,我觉得完全可以放在当地进行,无非就是投钱办一些手工作坊而已。这样一来节约我们有限的运力,二来也扶持一下当地的经济。”

“帮北越搞粗加工产业没什么问题,但这么做也解决不了现在贸易量不平等的状况,除非能在北越找到更多的高价值商。”宁崎对施耐德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那边并不是没有好东西,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去开采而已。”对于这个问题,白克思可是早就已经做过了研究,闻言便接过了话头:“越南中部的多乐、达农、昆嵩、林同几个地方,有大量的铝土矿可以开采,根据我们手上所掌握的资料,我刚才说的这几个地方加起来,铝土矿的储量已经超过40亿吨,以现有的生产能力足够开采几百年了。另外北越沿海地区有相当多的钛矿,既有原生矿,也有风化残积矿和滨海砂矿,从北边的芒街、清化到中部的顺化、归仁,一直到中南半岛南端的头顿、河仙都有分布,富矿位能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