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0章(1 / 2)

他们从三亚出发的时候,时间即将入夏,若不是陶弘方提及时间,众人一时还想不起已经时近中秋了。除了哈建义之外,其他三人在往年的中秋节基本都是与父母家人一起度过,今年却是来到了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也算得上是一种新鲜的经历。

逆流而上的航速,自然比海上要慢了许多,公务船足足在钱塘江上走了一天,傍晚时分才驶抵杭州城外京杭运河河口处的码头。

相较于他们以前去到过的港口码头,杭州这里的江岸港区虽然不失繁荣,但碍于地形条件,基建水平和港口设施未免就有些受限,与杭州在江浙地区的地位的确有些不相称。

不过陶弘方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京杭运河这种人工开掘出来的河道,没等下船便都涌到了船舷边围观。这里的河面宽约六丈有余,但水道深度有限,所以河道上来去的船只吃水都不太深。

陶弘方等人这趟出来在船上待了这多天,如今也算得上半个航运专家了,大致看了一下这里的水文状况之后,便能推算出这段运河的通航能力大约是排水量百吨以内的船舶。虽说看似通航能力有限,但考虑到这种人工运河一年四季都能保证畅通,并且不太容易受到天气、潮水等因素影响,其货运量应该还是相当可观的。

事实上京杭大运河大约可以分为七个航段,而位于最南端的江南运河是其中通航能力最强的一个航段,这一段运河是由长江南岸的镇江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又以其中浙江境内的两百多里最为畅通。

这一段运河最早在三国时代便开始修建,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施工加强,最终连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并且将京杭运河的南端延伸至宁波府,从而让贯通南北的内河运输大动脉与海上航运联系起来。

陶弘方等人只在以前学习地理时了解过关于大运河的情况,但那些文字的描述,又怎能及得上亲眼所见带来的震撼。

“如此一条人工河,由此地向北延伸数千里,一直要通到大明国的京师,这是何等厉害的工程!以我之见,这工程难度可堪比执委会规划的海南岛环岛铁路了!”陶弘方啧啧叹道。

“不过执委会规划的环岛铁路可不需要上千年的工期才能完工。”白乐童很显然更欣赏执委会对海南岛的交通规划,毕竟海汉的工程营建能力要远胜前人,目前落成完工的诸多大型工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哈建义道:“不管如何,这条运河如今已经归了我海汉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后也能享受到这运河带来的各种便利!”

宁子敬则摇头反驳道:“也未必都是便利,据我所知,这种内陆人工河道因为太过平缓,时间一长便很容易形成淤积,所以对河道的维护工作也会十分繁重,可能要比我们维护一条铁路的投入大得多。”

“既是如此,从海上运货就无需考虑航道维护了,那历朝历代为何不大力发展海运?”哈建义不解地追问道。

宁子敬道:“这一是过去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限,难以造就出足够规模的海上航运体系来满足运输需求。第二个原因嘛,就是历朝历代靠这条运河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谁想大力发展海运,谁就是在动这个群体的饭碗。”

哈建义听到这里就明白了:“说到底还是利益作祟!不过我国国号便有个海字,有史以来便是以海立国,想必石大人也不会放任前朝的做法影响我国的统治。”

“不好说。”对此略有所知的陶弘方摇头道:“我看过相关的资料,大明国专门设立了漕运府衙门,这衙门下面有十二万卫军的武装编制,那可是真正掌握兵权的实权衙门。又立了支运法、兑运法、改兑法等法律,完善漕运的管理制度。这其中涉及的利益极广,子敬所说的百万漕工,也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