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兵临城下的小推测(3 / 4)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390 字 3个月前

是大司马,兼录尚书事,避免外廷官对于尚书台的完全掌控,毕竟外戚和皇帝多少算是一家人。

皇帝一般与尚书、加官的朝臣商议大计,而公卿大臣却不能参予,所以从武帝开始,中朝官对朝政有更大的决策权,很多政事都是中朝官议定后由皇帝下诏执行。

而因此导致了中朝内廷官职权重过大,同样对皇权形成威胁的时候,武帝后期又启用了禁中官,也就是宦官介入政务来平衡政治。

禁中是指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内朝官也多是宦官。武帝晚期时,考虑到尚书只能在宫中殿阁奏事,不能到禁中传达政务,于是任命宦官为中书谒者令,负责传递诏令奏章,从此中书令开始牵制尚书令。

到了光武帝时,宫禁区别更为严格,士人不能随便出入禁中。禁中宣布政令,接呈奏章等事皆由设在禁中的侍中寺、东寺和西寺负责,原本还算是三方制约,结果在孝章皇帝的时候,侍中郭举与后宫私通,拔刀惊吓了皇帝,导致侍中寺被外迁,禁中彻底的成了宦官势力的天下。

当年武帝为了争夺相权,牵制外廷,大力重用中朝官。等到了光武皇帝之后,为了防止中朝势大,重用内朝官掣肘,于是乎皇权越发的膨胀和扩大,导致到了当代,宦官为祸,其实就是因为代表皇权的禁中官太强,导致权利缺少有效制衡,社稷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亡。

何进身亡,雒阳宫禁之中的那一场大火,实际上就是外廷官和中朝官联手,将尾大不掉的禁中宦官杀灭了,一直到了现在,朝堂当中便断绝了禁中宦官的身影。

如今汉帝年幼,外廷官和各地郡守势力庞大,正是急切需要外戚来进行平衡的时机,因此如果征西将军斐潜借这个机会贴近汉帝,成为下一个大司马统领中朝内廷,权柄天下,也是指日可待啊!

奈何错失此机,足令人扼腕长叹!

不仅如此,征西将军还将大将军一职给了袁绍!

虽然说这其中多少也有挑拨山东士族之意,但是用一个大将军尊位来行此计策,未免也有些太过可惜了,看看现在袁绍只领衔却不做事,就可以知道这个计策已经无用了……

如此的征西将军,还有继续投资的必要么?

每每想起这些事情,赵商不免都会长叹几声。

赵商不认为大汉会亡,在他的心中,只不过是大汉还没有遇到中兴之主,也没启用中兴之臣而已,之前他认为征西斐潜多少算是一个中兴臣子,而现在看来……

继续阅读

当然,赵商认为自己多少也是一个可以担负重任的中兴臣子,因此当下被征西将军硬生生的从太原扯到了什么领教化之事,心中自然是愤愤不平。

“赵兄近日可好?”一名年轻文士,身着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相貌俊朗,显然是赵商宅内的熟客,在赵商仆从的带领之下,施施然的走了进来,“近日杨公大军,陈列于外,小弟也不免有些惊『乱』,却见赵兄安稳泰然,令小弟佩服之至……”

“奉先说笑了……”赵商示意让年轻文士就坐,一边吩咐仆从上些茶点什么的,一边缓缓的说道,“杨公所求,不过人、财二字,若是『逼』得玉石俱焚,又有何益?故而攻城为下,围城为上也,吾等之辈,又无钱财,无需过虑。”

两人相视一笑,然后看着仆从端上了茶点,忙碌了一阵之后,退下之后,赵商先是请茶,等年轻文士端起茶碗喝了几口才问道:“奉先此行,可有所获?”

裴俊,字奉先,闻喜裴氏裴茂的从子,也和赵商一样,很早一批就来到平阳的士族子弟,论家世什么的,或许比起赵商来说好上那么一点,但是也是有限,毕竟闻喜裴氏当下闻名的也就是裴晔和裴茂而已,并且还是过去式了。

裴晔出任过并州刺史,裴茂在汉灵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