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早年从西凉带来的,当然也有后期补充的,虽然大都是凉州并州的人,但并不是同一个地方的。平日里面作为张济的护卫,自然也没有什么冲突,现在忽然之间来了个说客,其中自然就有了一些分别。
张济似乎正要说一些什么的时候,站在一旁的护卫之中,有名年岁较长一些的,忽然咳嗽起来。
张济一愣,转头看去。
只见那名年长护卫,一边用手搭在一名年轻护卫的肩头,一边像是岔了气一样的咳嗽,涨得脸色有些发红……
张济看着,忽然心中一跳!
跟着张济的老卒,岁数大一些的,当然是一切都是张济做主,张济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也是西凉常见的模式,同样也是大汉原有的习俗。
而另外一些护卫么……
将主。
既是将,又是主。
大汉末年,是体制崩坏的年代,这种体制,自然也就包括了兵制。在大汉初期,征兵制是主流,并且造就了汉武帝驱逐匈奴,决战漠北。
征兵制在西汉初中期,中央集权力量尚能控制地方的情况下,无论是州郡兵还是中央军,都还能完全服从于中央的命令。大汉王朝也因为这样一项制度保证了足够多的兵源,看起来非常完美。
然而,这个制度也隐藏着极大的缺陷和隐患。
很简单,假如是边境地方的一个将领,去年一年费了老鼻子劲,刚让这些庄稼汉熟悉了战场环境,教会了他们列阵和基本的行军指令,之后准备大展身手,痛击敌人。结果第二年来到了,你去年教会的这些士兵服役期已经到了,得全部解甲归田回去种地,你只能带着地方上新调的兵去对付汹汹而来的敌人……
新兵,在强横的敌人面前,自然是不堪一击。
兵败了。
朝廷派人追责。
这能是朝廷制度的问题么?
肯定是将领的问题!
秋后问斩。
定秋后的原因,就是看你有没有什么关系啊,小钱钱啊,可以疏通什么的,就像是后世米国官员酒驾出事故了之后,总是第二天才测酒精度一样,总要给官吏一点时间活动下的么。
当然,如果活动不了,那么该杀头也别怨。
不仅如此,这种兵制不但极其依赖对外征服战争的极大需求,也需要强有力的中央的集权程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一旦中央集权程度开始削弱,地方的军队就开始逐步荒废,因此到了光武之后,募兵制度就逐渐的抬头,从此将主部曲私兵,就成为了军阀滋生的土壤。
后世有人说汉代文武不分家,实际上要加一个限制,汉早期。
汉末期的时候,因为兵制的问题,其实朝廷也意识到了募兵制对地方上军阀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土壤,对此也是有所防范,最常见的就是郡国兵或者州郡兵,由地方太守掌控指挥,但是地方太守不会加将军号,同时将军也无法兼任地方官,文武之间的区分开始形成。
继续阅读!
不过,现在有些不一样了……
之前大概谁都知道有问题,但是没遇上大事么,所以都『不急』。
而当下,不能不急了……
尤其是看见关中风骚的身影,在斐潜影响下,大汉当下,曹操和孙权也在进行兵制的探索和改革。
和斐潜的变种征募制度不同的是,曹操推行了『士家制』。这种兵制,在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成为了主要模式,而后世所谓『士兵』之称,便是由此而来。
简单来说,就是给个名头。
毕竟在大汉当下,『士』这个称号,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曹操就表面上写作『士』,实际上底下是『奴』,士兵们以『士籍』的名义纳入管理,在『士籍』中的人口只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