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道:“老朽年迈,感世事变迁,不尽人意。现珍存汝父血书一封,你既上山,便将它归还于你。也算慰得汝父在天英灵。”
曹孟伯与父亲的感情特别好,即便如今女儿都已成家,自己也渐显老态,每每想到家父,仍然会不禁黯然神伤。
只见曹孟伯颤颤巍巍地接过父亲的书信,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
信上书:
真人明鉴,肃州苏公,爱民如子。无奈暴君残虐,苏公反抗,直言劝谏,落得凌迟之刑。
曹某平生好行义,博得大侠虚名。因不忍苏公蒙冤,遂劫囚车,欲立正气现天地。
曹某深知暴君禀性,杀人灭口,易如反掌。权衡之下,将一家忠良送至徽州,望真人怜悯,仗义相助。
真人不必回信,曹某谢真人善意。料想暴君杀吾泄愤亦可,不至于牵连道门,成千古罪人。
曹某一生别无爱好,徒爱虚名。舍生取义,平生足矣。若入地府,亦可享鬼神香火,无忧矣。
再拜,珍重。
曹孟伯看得眼眶红透,父亲至死也没联系家里,也不曾留下一件遗物。如今这封父亲的亲笔书信,就好像是父亲在耳旁侃侃一般,十分亲切。曹孟伯看见书上都是血字,定是父亲慷慨之笔,当时便已坚定了本心,作出了舍生就以的决择。
九玄门是世间道统,江湖武林的名门正派,天下的武库。曹孟伯一直很敬重九玄门,敬重这太清山上的一草一木。从父亲的言语中可以看出,父亲对九玄门是何等尊重和信任,对于玄清的为人是何等了解。宁愿自己身死殉道也不愿连累九玄门,连累家人,此等心胸当配大侠二字。也能从中看出,在父亲的眼中,九玄门的存在比起自己的存在显得更伟岸,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九玄道统却能做父亲所做之事的一百件一千件甚至上万件。
古往今来,大侠不少,然而人的一生何其短暂。而九玄门传承三百余年,代代侠义心肠,忧怀天下,为江湖武林所共尊。都说人心易变,似乎这江湖中,还没有哪一门派能做到历史如此悠久,口碑依然不变的。
即便是空净佛寺,也比不过九玄门的入世之心。当年肖家起义,肖石峰遭遇兵败大难,便是九玄门及时出手,力挽狂澜于绝境之中。
如今自己所行之事,三万精兵,围困如此侠义门派,不但师出无名,而且过于流鄙。九玄门久久不归朝廷,朝廷又有何理由让其归化?原本便是江湖门派,无行恶之事,门中侠肝义胆,日月可鉴。
九玄门自古都是侠义门派,何来危险之说?难道罪在武林龙头?
陛下和大将军行事是否也过急了些。倘若武林龙首在龙虎盟,那么当真大害。如今天下呈平,江湖安稳,龙首在于佛道,佛道皆慈悲,如此兴兵,岂不是劳民伤财,多此一举?
常人尚有宗庙祠堂,武林门派生于江湖也当亡于江湖,非朝廷所能干预。倘若代代明君,又岂怕武林不善?强如千家统治,不也因暴虐而亡?优阅读书
想到这里,曹孟伯瞬间开解。
玄清道:”曹将军,山下兵马三万,每日吃穿用度,都出自城中。甲兵可屯田,战时方显其用。如今太平盛世,劳师动众,可谓不智。还望善思。“
曹孟伯听罢,十分惭愧,站起来走到大殿中间朝玄清施礼后又朝玄空等三人施礼,随后道:”曹某恍然大悟,仁者兴国,兵者误国。眼下局势,民间安乐,江湖稳然有序,唯那塞北蛮族不断侵扰,是为大患。安邦定国,需攮外兴内,彼此无争,方是幸事。“
玄清点头道:”曹将军能有如此见地,老朽深感欣慰。“
曹孟伯道:”感谢真人点拨,若曹某当真当兵与九玄门为敌,真就成了千古罪人。看来纸上谈兵终觉浅,当知此事谨躬行。“
玄益听了曹孟伯的忏悔,这下心情也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