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贾诩瞧不起关东士族,不得不承认,士族中真的有硬骨头,就比如邺城那面群情激奋,叫嚷着要集结一切能战的男丁,和西魏这些叛贼死战到底的,可是更多的士族,最看中的还是生存。
而且,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不是后世才有的投资策略,三国时代最典型的莫过于琅琊诸葛氏,蜀汉诸葛亮,曹魏诸葛诞,东吴诸葛瑾皆是权重一方。
可惜诸葛家可能祖坟风水不太好,东吴诸葛一脉到诸葛恪时候权倾朝野,得罪人太多,被政变刺杀后夷三族,曹魏一脉,淮南三叛中诸葛诞起兵讨伐大将军司马昭,试图拯救曹魏,兵败被杀,也是被夷三族,蜀汉诸葛亮一脉好歹没被夷三族,可他长子诸葛瞻,长孙诸葛尚也在灭蜀战争中,被邓艾击杀。
琅琊诸葛家混到晋代就没剩下什么人了。
不过,这依旧不耽误诸葛家成为分散投资的典范,尤其是现在诸葛诞一脉跟着王厚混,如今也是西魏后将军职位,统领扶风郡预备军一职,家族风光显赫,青州田氏,高氏,琅琊王氏不和王厚做对的分支过得也都挺风光的,这些不也是关东士族?所以司马懿期盼中的关东士族同仇敌忾,一起鄙视王关西的情景,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状态。
只不过他没想到,失败扩散的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长安,勤政殿。
现在还保持着那种的古典汉室的蒲团跪坐参拜模式,上朝之前,大臣亦是济济一堂,报团聚集在一起相互议论着小事儿,不过这儿属于西魏的大臣才有一半,剩下一半居然全都是最近才投靠过来的关东士族大臣。
尤其是估计司马懿看到都得气的捶胸顿足,他在邺城摩拳擦掌,试图和王厚拼个你死我活,可他老弟,司马八达中老三的中庶子司马孚是大摇大摆出现在了洛阳的朝堂上,。
另一面,还有着个格外特殊的人物也是哆哆嗦嗦来了朝堂。
这可是个老辈人,曾经王厚回晋阳时候带搭不理,高高在上的太原王氏族长老王韵。
只不过那句话说得好,今日你对我带搭不理,明日老子让你高攀不起!现在这老头子连和王厚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看着文臣行列中,站在最前面的王厚与贾诩,诸葛烈,徐庶甄尧等小声议论着时局,纠结了半天,这老头子都没敢过去。
他也只能扯着之前河洛运粮时候成了内应的尚书郎官王昶,一个劲儿的磨叨自己对辽王一片忠心,之前仅仅是潜伏敌营,随时等候策应辽王而已,磨叨的王昶都是直心烦。
司隶洛阳附近的士族官员,将近来了一小半,这些人代表的地方势力就很可观了,就算司马懿围困了草原归化城,断了辽东支援的商品粮,可他们粮仓里囤积的军粮,也够四十万大军吃个两三年了,坚壁清野政策现在也是破产。
能让这些士族官员到来,一方面是王厚向关东士族抛出了橄榄枝,在洛阳,他也复制了长安学院,辽东学院的模式,一口气儿录取了五百多关东士族子弟来这儿读书,提拔了刚刚不耐烦的王昶,还有嚣张站在人群中的司马孚。
尽管得走辽东模式了,还得刻苦读书,通过级别考试才能获取官职,不能像之前因为我我爸是某刚就能当上官了,可好歹还有官当,不会像之前关东士族压制关西豪门那样,不给人家活路,所以一部分动摇的士族先归顺了过来。
另一方面,则是王厚的“霸道”了!
老子拿刀,老子就有理!洛阳之战中自尽的贾充,还有家在河洛,却是带家族举兵抗拒西魏的成季,许何,赵冲等几家,被王厚毫不犹豫的夷三族,上千口人,斩首于洛阳街头,而且真是老弱孺子皆不放过。
现在王厚麾下人才济济,他还真不在乎这些敌对势力的知识分子了,杀了他们,还能腾出大量的土地,让被约束在土地上的几万人口成为工人与自耕农,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