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和协调。
走着走着,杨橙采编大厅里巨幅屏幕上的一些数据所吸引,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着《每日电讯报》现在的经营状况。
大屏幕上除了显示该报目前的注册用户总量之外,还有前一天的新增注册用户和订阅用户数量。
屏幕上还显示了不同采编部门吸引的新增用户数量,以及对用户数量增加贡献最大的一些报道,这些数据让所有采编人员清楚地看到,哪些类文章最受读者欢迎。
参观期间,杨橙慢慢的被《每日电讯报》先进的采编、管理和经营理念所吸引,并不时流露出意动的神采。
这种中央厨房似的采编模式,是很值得他名下报纸学习的——记者采访获得的素材,会被放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不同版面都可以随时使用。
如此一来,内容的一次采集可以多次使用,有效地提高了采编效率,节省了采编成本。
另一方面,《每日电讯报》在报道影响力和广告效果的量化评估方面,一直走在英国主流媒体的前列。
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以浏览量作为评估标准的时期,《每日电讯报》最早提出“有保证的浏览量”概念。
后来,随着自己大数据团队的壮大,报社又提出了更多的量化评估指标,再次引领英国主流媒体潮流,例如,在分析用户对报道的阅读习惯时,《每日电讯报》不以点击量作为简单的标准,而是提出“阅读停留度”的概念。
在统计广告点击量时,报社提出,一个广告如果没有在用户面前停留6秒以上,就不能记入点击量,后来又把这个时间标准提高到了10秒。
目前,很多英国同行都引入了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