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
这种处理器芯片架构跟大脑神经元网络非常类似,具有包括输入端、神经薄膜、信号发生器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类似生物神经元的树突,神经薄膜类似生物神经元的双分子层,信号发生器类似生物神经元的神经细胞主体,输出端类似生物神经元的轴突。
而神经薄膜是整个神经元产生作用的关键物质,它类似生物神经细胞中的液态薄膜,当能量吸收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信号并向外发射。
这些信号经过输出端传导,然后被其他神经元接收,以此循环形成信息处理过程。
神经元网络处理器大小跟普通的处理器没有太多区别,不过里面的架构却截然不同,核心区域内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数千个处理核心,用来模拟超过百万个人脑神经元和上亿个神经突触。
这些处理核心每个包含了上百万个晶体管,其中负责数据处理和调度的部分只占掉少量晶体管,而大多数晶体管都被用作了数据存储、以及与其它核心沟通方面,每个核心都有自己的本地内存,它们还能通过非常类似于人脑神经元与突触之间的协同的方式来与其它核心快速沟通。
这种架构白冰带领的技术团队也称之为“神经突触内核架构”。
在人脑中,神经元相当于处理器,一个成年人的大脑至少有数百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与其它神经元相连,它们的连接处被称为突触,突触是人脑的存储器,用计算机术语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分布式计算系统。
这种处理器与存储器紧密相连的结构,让人脑内的通信效率非常高。
梅溪湖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这种神经元网络处理器研制出来后也是搭建了一套类人脑的神经元网络处理器阵列的神经元计算机原型出来,这套计算机搭载了10多颗神经网络处理器。
这套神经元计算机原型机也是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结果让人非常惊喜。
没有普通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的这套神经元计算机消耗的能源要低好几个数量级,而且学习的速度也是快得惊人。
在技术测试当中,这套计算机对人、自行车、轿车、大巴、卡车等多种物体都是有着非常高的识别率,而且消耗的能源只有一颗普通处理器的功耗的千分之一。
如此低的功耗比大脑消耗的能量还要少,甚至不需要散热系统,现在技术团队也是在研发新的这种神经元网络处理器3d堆栈技术和封装技术,希望极大地压缩设备体积,同时极大地提升能源效率。
当然,这些都是硬件上的,而白冰带领的技术团队还在为这套系统的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