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模块的研发,以满足舰船综合电力系统调峰和高能武器的需求,到现在已经研制出了50兆瓦功率储能样机。
在研发中心里面杨杰见到这套半间屋子大小的飞轮储能装置后,他也是详细地向马伟民教授询问了样机技术方面的细节问题。
其实现有飞轮储能技术主要有两大分支,第一个分支是以接触式机械轴承为代表的大容量飞轮储能技术,这种技术设备其主要特点是储存动能、释放功率大、一般用于短时大功率放电和电力调峰场合。
第二个分支是以磁悬浮轴承为代表的中小容量飞轮储能技术,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效率更高,一般用作飞轮电池、不间断电源等。
马伟民教授之前在综合考虑了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电磁技术方面的优势后也是选定了磁悬浮飞轮电池这个技术路线。
海外西方国家在大容量飞轮储能机组方面很多国家都有大容量储能机组应用,制造和装配技术已比较成熟,单台储能从几十至数千兆焦范围,释放峰值功率从几十兆瓦至数千兆瓦范围,多由分立的电动机,发电机,储能飞轮采用联轴器连接构成。
这些国家因为在这方面研发比较早,基本上采用机械接触式轴承,体积一般很庞大,能量转换效率并不是特别理想。
这方面鹰酱还是走在前面的,已经研制出了补偿脉冲发电机,其峰值功率达1000兆瓦,正是为鹰酱军方用作轨道炮的毫秒级大功率脉冲电源做准备的。
马伟民教授并不想跟在这些国家屁股后面跑,当然杨杰也不愿意,于是让瑞星科技公下面的研发磁悬浮轴承装置的研发部门以及机床研究院等技术部门全都参与进来,差不多是花了四年多的时间攻克了磁悬浮轴承技术,并且做了出来。
这套磁悬浮轴承采用了磁悬浮加上汽化轴承技术,这里面最困难的是其实还是把含油轴承的轴套硬度加强的特殊工艺,才能克服含油轴承不耐高温的缺点。
机床研究院旗下的轴承技术研发团队差不多是做了上万次的的实验才掌握了这种难度极大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