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赵祯的昭勋阁(2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660 字 2020-03-31

这一次赵祯打算把尘封在历史中的东西拖出来,建立功臣阁馆。

唐时有凌烟阁,虽说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但却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既然唐太宗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

那自己也要建立昭勋阁了,这本就是大宋的东西嘛,只不过把时间提前了一点。

说到底这种馆阁就是为了存放功臣的画像,到时间命苏轼的表兄文同作画,苏轼题字便可,这对表兄弟的文化水平还是相当出众的。

赵祯已经想好,这些进入昭勋阁的功臣以后都要配享太庙,也算是对赵家忠心耿耿的臣子,即便是去世了也要追加上去。

比如配飨太祖庙庭的赵普,便是一定要入的,再有便是寇准了,无论他做的好做的不好,有没有存在感,他都是大宋的功臣,单单是澶渊之盟便算是给大宋王朝续命许久了。

剩下的人自不用说,能点的上名的就不在少数,赵祯觉得怎么也要凑够二十四个,也好比肩盛唐不是?

眼下这次北伐战争就是最好的时机,待北伐结束之后,大宋也算是彻底肃清宇内,如此一来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情况下,当然要设立馆阁纪念功臣了。

所以赵祯秘密的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没事就往上增加名字,他甚至打算把丁谓和夏竦也列入其中,私德有损不算,就看看他们有没有为大宋的今天出力。

三才在边上“入定”了,耷拉着眼皮也不知睡着没睡着,苏轼不断的看着奏疏,同时按照上面的内容摆弄着占据圣驾一大半的沙盘。

至于蔡伯俙,这货怕是也该到了,赵祯忽然觉得,有时候外戚得势并非都是他们自己争权夺利,而是皇帝需要一个说话的人,外戚的身份恰恰附和这一点。

比如现在,赵祯有些话不适合对被人说,但对苏轼说却完全没有问题,他是外戚,本就没有了进入昭勋阁的机会,但却能在将来配飨自己的庙庭。

“朕打算设立功臣馆阁,名曰昭勋阁,以二十四功臣为基,也让他们配飨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