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年轻化,而从这些年轻人中挑选才学能力出众之辈便成为了赵祯和范仲淹眼中的大事,国不可无才者当政!
能进入考察名单的人,能被蔡伯俙带去中京道的人,每一个是品行不端之人,这次考察就是要看他们的能力,即便是品行再好,没有出色的管理能力,也是无用!
最多去崇文苑中谋一个清闲的文资罢了…………
而这些年轻的新晋官员之中,就数王安石最为出色,他被赵祯钦点参与馆阁遴选,但他依然拒绝了,没错就是这个一飞冲天的机会他却拒绝了!
很多人当他是疯了!官家亲自下旨说明他简在帝心,一旦参与遴选,岂不是飞黄腾达?但赵祯并不意外,大宋的臣子拒绝皇帝的旨意也不是说明特别稀罕的事情。
尤其是王安石的拒绝赵祯更是毫不意外,他王安石果然是发挥了执拗的名头,不但拒绝的馆阁的旨意,而且亲自上疏向赵祯请命去往中京道。
这种行为在许多人看来是不理解的,京朝官是多么清贵的官员,入了馆阁便是清贵中的清贵,最少也能得一个翰林制诰的名头。
赵祯欣然同意他的要求,直接给了他王安石中京道判事的名头,这判事虽然不是一个正职差遣,但却是仅次于蔡伯俙的一个副手,而其他的判事多是一些朝中久经磨砺能力出众的臣子。
王安石执拗的品格再次发挥,到了中京道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对大宋所占领的府城进行考察,这里的府城是指宋军所占下的所有府城!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工程,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完成不了,王安石运用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向彭七的大军索要各军行军司马的记录和文案。
这个作法得到了蔡伯俙的拍手称赞,没错,大宋的军队所到之处都要留下详细的信息和记录,人口多少,粮食几何,城中军需所用,百姓民生等等都会必须有记载,以便中军检查之用。
用蔡伯俙的话来说,王安石不单单是能力出众那么简单,而是打破了思维上的定式,想法往往特立独行且收效甚巨,蔡伯俙跟随赵祯多年,见识本就不凡,且眼界颇高,能得到他这样的评价便可见王安石的才能当真是卓越,连范仲淹都接连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