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苏轼的难题(2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188 字 2020-05-26

气,何况是竺的人又要来大宋做佃户?

看着手中各商贾联合起来的请愿书,其中不光有商贾,还有大量的百姓情愿,苏轼的心情很好,老百姓的情愿是对的,这段时间竺人已经在大宋的边境上聚集很多,正愁没有办法。

自己已经向朝廷上奏也向官家上疏,虽然没有朝廷和官家的旨意,但有了百姓的情愿书后,自己便能稍稍强硬一些,阻止这些竺人进入大宋。

“来人!行文吴万全,让他到本官的官衙来!”

书房吏立刻答应下来便出去,现在的苏轼虽是大宋的驸马外戚,但却也是一路之地的转运使,总揽一路的军政大权。

苏轼明白赵祯的意思,也知道现在该做什么,百姓的请愿和民意显然是和官家的目的一致,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兵驱赶那些聚集在大宋边境上的难民。

没错,就是难民,竺并未发生灾,这完全是人祸导致的灾难,苏轼从朝中得到消息,竺人在和塞尔柱人秘密通商,显然这些土地被竺高等姓占据之后,加大剥削,大量的粮食和产出被用于贸易。

逼得竺底层百姓没有饭吃,人为的产生了大饥荒,所以竺百姓才会到大宋的边境上,希望得到大宋的施舍和援助。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这段时间苏轼对竺人了解的很透彻,一旦云南路对竺难民进行援助,那只会让大宋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竺人是不会感激大宋,甚至会觉得理所应当。

得益于交通的发展,从腾冲府到大理只需要两个时辰,吴万全很快就到了,风风火火的就来了,他比苏轼还要着急,因为腾冲府的腾冲军已经开始和边境上的竺难民产生冲突。

竺难民已经等不下去了,开始冲击大宋的边境线,想方设法的穿越腾冲军的封锁,而难民的数量很多,腾冲军杀不过来………………

眼下的情况危急,不得就会成为大宋和竺之间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