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李过、刘体仁、高一功再次聚拢在一起,可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啊!
这三千骑兵,正是由高一功率领。
高一功品性敦厚,但不宜统兵,这是吴争给予他的评价。
这里所说的不宜统兵,并非指高一功不会打仗,而是指高一功战法过于僵硬,属于那种冷兵器时代将领的典型。
就是喜欢一上战场,就身先士卒往前冲的典范。
所以,吴争这句话的评价,指得是高一功只可为将,不能为帅。
试想,这要是大军交于高一功手中,好嘛,一开战,他就冲前去了,万一有个不测,一支军队就全报销了。
这也是吴争再次启用李过执掌广信卫的主因。
但高一功此战,确实打出了他的气势,符合他的秉性。
高一功率三千人马,赶到洛阳城东门时,时值天色大亮。
准确地说,这是一场破袭战,因为东门外敌人是察觉到高一功来攻的。
按理说,高一功部与敌应该相峙一段时间,因为不明白敌人的兵力和防御情况。
怎么可能一照面,就死活不顾决战呢?
然而,高一功就这心性,就这么一照面,一声虎吼,“冲!”
干就完了!
结果,一战成名!
就一个时辰,三千骑兵歼灭城外六千吴三桂精锐步军,连气都不打一喘的。
直瞧得东门城墙上数百大西军守军,心潮澎湃,直后悔将城门封死了,否则,也能出城分一杯羹的。
而正是由于高一功摧枯拉朽地一场猛战,吓得那个老谋深算的吴三桂,以为大批北伐军赶来增援洛阳城,这不,连最基本的侦察都不想了,吓得直接下令——撤!
至此,被吴三桂四万大军,前后围攻达四天的洛阳之围,迎刃而解。
果然如吴争所料,人之将亡,其鸣也哀,吴三桂先是断臂求存,自毁城墙,后又屡屡犯错,从入河南界后,所率十万大军,至此时从洛阳西撤时,仅剩三万多人……是到了该亡的时候了。
此正好应了一句古话,自作孽,不可活!
……。
说来也怪,吴三桂一撤,李定国醒了。
当然,这是个巧合。
李定国的心性,再不济,也不屑做那种以昏迷来避敌的蠢事。
看着来援的高一功,李定国艰难地道:“……劳烦……传讯于吴王……我要见他……!”
高一功郑重地点点头,“高某这就派人传讯……另则,奉吾王令谕,我广信卫驰援洛阳城,我部主力最多两日皆可抵达洛阳,请晋王放心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