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孔子觉得已经把自己的只言片语连接成片了,形成一个整体了。有了完全的体系,找到了自圆其说的措辞。不!是找到了自圆其说的理论基础。
但是!这只是他与曾参之间的事。
他向曾参提问,曾参能够回答他。曾参向他提问,他也能回答曾参。表面上看!好像是那么回事!可问题来了!你们两人是研发者,自然能够自圆其说。要是遇见一个外行呢?你怎么解读人家就是不懂呢?
比如说!当初老子向他解读道家的“道”的时候,就出现这种情况:无论老子怎么解读“道”,别人就是装着不懂。人家不接受你的“道”理论,就可以彻底地不接受你的“道学”。
不仅别人如此!就连他孔丘也一样!他跟老子争论时,就老是这么来教条。结果!教条到老子生气事情才结束。
其实!不是他没有听懂老子的解读,而是!故意装着不懂。只有装着不懂,才能不接受你的道学理论。
现在!孔子觉得:自己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你说得再有道理,人家不接受怎么办?
所以!与曾参商议一番后,孔子决定:让曾参出来找道家学说的人谈谈,听听这些人的见解。
他自己!自然是不会出面的。
再则!他的年龄搁在那里,也不想出来。
自从子路死后,孔子很少出来走动。一切应酬,都是在家里。只有很少的时候,迫不得已,才到曲阜城或者哪里去。
还有!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都到家里来拜访他。所以!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
在曾参的劝说下,孔子的思想改变了许多。比如说!以前不接受别人的钱财,现在改变了。为了儿媳妇和孙子将来的生活,他不得不敛财。
只要别人送来的,而且有收下的理由,他都会收下。特别是那些有出息的学生送来的钱财,他都会收下。
以前!孔子不是这样的!他要是看见别人生活困难,那是不会收别人的钱财的,包括学费。
可他的这种善良,结果带来了贫困!到了老年,却是一无所有。现在的他!只能靠学生的资助才能生活。如果年轻时他就自私一些,也许?就不是目前这种贫困潦倒的境地。
所以说!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财富。
自私的人,绝对富有一些。而无私奉献的人,绝对是一无所有。
目前!就孔子的知道的,有这些人是道家:方基石、乐歌、方忠、南宫敬叔。
方基石是亲家,也是他的恩人。可现在!自从孔鲤出妻后,两家为了避讳,已经不来往了。
尽管方基石就在一个村子上,两家都是不来往的。
还有!方基石经常不在家,你想遇见他都难。方恕在家,可孔子基本上不与来往。
乐歌那边!自从乐歌接管学堂后,把学堂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给改了。所以!孔子不愿意跟乐歌来往。
以前的学堂,大学传播的是他的思想,是周礼、周制。思想品德课是克己复礼。可自从乐歌接管学堂后,就变成了道学天堂。
乐歌大学教育出来的人,都是道家。
就凭这一点,孔子的鼻子都气歪了。因此!不愿意跟他来往。
方忠!就无需多说了!要不是方忠在幕后搞鬼、做手脚,他堕三都就成功了。
所以!这个方忠!孔子也是懒得待见的。
再则!方忠是方勤的兄长,方勤又被孔鲤出妻了,所以两家的关系就不用多说了。
方忠怎么也是一个道家呢?
因为!当年是方忠和南宫敬叔陪他去的东周见的老子。老子趁着他不在,见缝插针,向方忠和南宫敬叔两人传道了。由于两人年龄轻